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回天“蝶变” 居民幸福感满满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06: 视窗       上一篇    下一篇

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是社区文化的集合地,舞蹈、音乐、书画等多功能教室免费供社群使用 社区驿站为老人提供餐食,搭配营养健康,刷养老助残卡还有补贴 近8年,回天地区新增公园17处,总数达到28处,公园面积增加408.18公顷、总面积突破670公顷,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清新自然 回天地区增开多条公交线路,方便更多的学生上学 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三甲儿科专家诊疗服务 新建商圈增加商业活力的同时方便百姓购物 天通科技园等载体成功吸引人才就近就业 “回天有我”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深入人心,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开诊后,医疗环境更加优质  

自2018年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启动至今,历经两轮回天政策赋能,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在交通、民生、生态、产业等领域实现华丽“蝶变”,“回天有教、有购、有乐、有业、有路”的民生蓝图已从愿景变为可感可及的现实,居民幸福感得到了极大提升。近日,记者再次走进回天地区,实地探访两轮回天治理行动给这里带来的巨大变化。

民生保障是回天“蝶变”的核心底色。曾几何时,天通苑居民张阿姨为孙子入园跨区奔波,每天要坐40分钟公交送孙子去海淀区上学。如今小区旁新增普惠性幼儿园,走路5分钟即可送达,专业的师资让这里的教育水平与城区毫无二致,亲民的学费还解决了家庭经济负担难题。张阿姨说:“回天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医疗资源的升级也同样让居民暖心,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开诊后,李女士带发烧的女儿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三甲儿科专家诊疗服务。“在这里半小时就能完成诊疗,大夫们的医学素养也很高。”李女士对高端医疗资源来到“家门口”非常高兴。

养老服务也在持续升级。天通苑西二区的居民张晓岚每天中午到社区驿站领热乎餐食,“刷养老助残卡还有补贴,餐食很可口,我每天中午都来。”张晓岚笑呵呵地告诉记者。驿站工作人员凌晨三点备餐、现炒现蒸,贴心服务适配老年人口味。截至目前,回天地区已推进9个养老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床位900余张,24家养老驿站提供80余项服务。

生态环境的蜕变,让回天居民实现了“推窗见绿”的心愿。过去,东小口镇作为朝阳、海淀、昌平三区交界的城乡接合部,缺乏公园设施。如今,东小口地区的奥北森林公园整合“奥北十园”,面积相当于两个奥森公园。夏日夜晚,居民可乘热气球俯瞰天际线、听音乐会、品美食。近8年,回天地区新增公园17处,总数达到28处,公园面积增加408.18公顷、总面积突破670公顷,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清新自然。

文体设施的完善,让回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多彩。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区域文化的集合地,舞蹈、音乐、书画等多功能教室免费供社群使用,11个文体项目实施后人均设施面积大幅增长,“回天春晚”“回超联赛”等品牌活动更是提升了回天居民的文化软实力。

随着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接续实施,246个重点项目规划陆续实施落地,“一横一纵”“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基本建成;在补齐硬件短板的同时,回天地区也着力强化软件建设,以产业发展与治理创新为区域注入持久活力。46个产业项目有序实施,天通科技园等载体成功吸引人才就近就业,不少职工居住在周边的回天地区,大幅缩短了通勤距离。

在这里,不能不说一说社会治理方面的突出成果——“回天有我”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深入人心,快递员、外卖配送员成了社区治理的“主角”。近日,昌平区霍营街道的“小哥议事会”上,大家提出的“小区增设指引牌”建议被顺利采纳,“这项建议下半年就要实施了,以后送件效率会提高,居民找路也方便,感觉自己真正成了社区的一份子。”参会的“小哥”们难掩兴奋。

如今,由市发改委启动了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编制,面向市民已征集3000余条“金点子”,回天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周美玉/文 彭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