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个“内嵌式”医疗床位项目日前落户西城区天桥街道的养老机构——北京友谊诚心社区。作为本市最新医养深度融合举措,可以解决养老机构老人住院难问题,同时缓解医疗机构就医压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病床床头设置了智慧化的呼叫设备,床旁放置着输液装置,卫生间加装了适老化扶手。
“最近几年,我们医院与周边养老机构共建医养联合体,为养老机构老人开通救治绿色通道。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些养老机构老人就诊,尤其是住院仍存在诸多困难。”宣武中医医院副院长李淑兰介绍,为此,在西城区卫健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将病房开进了养老机构,由医院垂直管理。
有了“内嵌式”病房,养老机构老人可以在机构直接住院,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安全、连续、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当老人病情变化或出现紧急情况,经医生评估满足住院要求后,可直接入住‘内嵌式’病房。”李淑兰介绍,前期,养老机构医护人员接受了专科规范化培训。目前,“内嵌式”病房的医疗操作与护理标准均与宣武中医医院同质化对接。“内嵌式”病房还引入医疗机构三级查房制度,将有宣武中医医院的专家定期查房,为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调整把关。
“西城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2.5%,高龄老人多、就医需求大。”西城区卫健委副主任张楠介绍,“高龄老人住院耗时耗力,挂号、办手续、转运、陪护……不仅折腾老人、折腾家属,也增加了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西城区试图通过开设“内嵌式”病房,调整医养结构、优化资源布局,打通机构老人医疗照护的“最后一公里”,构建预防——治疗——康复连续性健康管理体系。
“这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将为全市老龄健康服务发展提供示范样本。”张楠表示,预计明年初,“内嵌式”病房将推广、覆盖西城区适宜的街道、机构。
□本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