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数十米的隧道内,灯光穿透浑浊的空气,映照着王东伟沾满油污的脸庞。作为中铁三局四公司盾构项目部土木总工,王东伟正俯身检查管片拼接的细节,工作服上的党徽在昏暗里闪着微光。从北京到青岛,从长春到昆明,从沈阳到太原,15年扎根盾构施工一线,他用脚步丈量过20余条地铁隧道的长度,更以共产党员的担当,在地下空间书写着攻坚克难的答卷。
“党员就得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这是王东伟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项目党支部的骨干,他不仅自己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更带着身边党员一起啃书本、谈体会。同事们说:“王总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要么在看图纸,要么在学党章。”工地上有新职工跟不上进度,他主动结对辅导;谁家有困难,他第一时间上前帮忙。这份热忱,让他成为项目部里人人信赖的“老大哥”。
在青岛地铁9号线施工中,西户区间突然地下水压骤增,皮带出渣时泥浆喷涌,管片接缝不断渗水,掘进被迫放缓。“我是党员,我上。”王东伟把铺盖搬到了工地值班室,带领技术团队守在盾构机旁。他盯着监测数据反复演算,最终拿出“组合拳”:将TBM模式切换为土压模式,在盾构机胸板开孔泄压;按比例加入高分子聚合物,让渣土“驯服”不喷涌;在管片后注入双液浆,像给隧道穿上“防水衣”。整整1个月,他和团队24小时轮班值守,终于让盾构机重新“昂首”向前。监理单位竖起大拇指:“这股拼劲,不愧是共产党员。”
在同事眼里,王东伟不仅是“救火队长”,更是技术创新的“领头雁”。盾构机平移过站是行业难题,传统方法工期长、成本高。他带着团队泡在现场,画图、试验、推翻重来,终于研发出《盾构机平移过站工装》。这套设备不用拆解机器,直接“整体搬家”,工期缩短三分之一,还减少了噪音和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新不是凭空想,是在隧道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他总这样勉励年轻技术员。
从理论学习到攻坚克难,从技术创新到团队管理,王东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内涵。当盾构机的轰鸣声再次响起,他安全帽上的党徽闪耀。“隧道往前一米,责任就重一分。”这位先锋用15年的坚守证明:共产党员的初心,既能在理论学习中筑牢,也能在攻坚克难中淬炼,更能在每一米掘进中刻下担当的印记。
□杨丽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