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盛丽)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印发《北京市文物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35年,本市显著提升文物研究阐释与智慧化展示水平。通过文物与科技深度融合,赋能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根据《规划》,本市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多模态感知等前沿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创新应用。充分利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聚历次普查数据,形成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基座。加大不可移动文物三维数据采集力度,构建古建筑数字资源库。
《规划》提出,强化馆藏文物科技保护,重点加强丝织品、书画等脆弱易损材质的保护研究。深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博物馆智能安防和文物库房智能管控中的应用,全面提升馆舍安全防范与藏品保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特色博物馆优势,利用 VR、AR、文物知识图谱、超高清视听等技术,创新博物馆展览形式、文物活化模式,增强博物馆科技感、现代感以及公众互动感、体验感。
同时,本市将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支持,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形成一批文物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鼓励高校设立文物科技相关交叉学科,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文物科技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