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这里的每一天,体现一个城市的“温度”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06: 专题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凌晨的环卫工,在工会驿站捧起热乎的爱心早餐;烈日下的外卖骑手,接过“娘家人”递来解暑的绿豆汤;下了班的青年职工,挤进工会驿站阅读空间中,感受书香、享受清凉……每一天,在工会驿站里,都会发生一些暖心的事,但小事不小,因为它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温度”。近日,本报记者前往全市多家工会驿站蹲点,记录这里发生的一点一滴。

7月22日

学院路街道五道口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

“温馨港湾+党群阵地”蓄能赋力

“这个集装箱式工会驿站每天上午9时到下午6时开放,送完早餐单到中午高峰前,我常来歇脚。”大暑节气当天,美团外卖骑手小冯在学院路街道五道口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内小憩,即将投入到快节奏的配送工作中。“以前取餐我经常为了找停车位而耽误时间,跑单量多时会担心电动车续航不足。自从有了骑手专属停车场,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了!”上午10时30分,小冯走出驿站来到邻近的骑手专属停车场,这里设有智能换电柜和充电桩,小冯的电动车已充满电。11时,午间外卖配送高峰渐至,来对面五道口购物中心取餐的外卖配送员络绎不绝。有了这个停车场,外卖配送员停完车步行约50米就能从东二门进入购物中心取餐,安全又便捷。

13时30分,烈日高照。十多位送完单的外卖配送员陆续进入工会驿站内休息。外卖女骑手小谷从冰箱中取出冰镇饮料猛喝了几口,用微波炉将饭加热后,吹着空调享用午餐。“这里提供免费WiFi、充电、饮用水、药箱、雨具,中午进来吃饭再打个盹,养足精神下午继续跑单。”小谷说。

“欢迎大家扫码入会、领取‘清凉包’!”14时30分,一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场职工沟通会暨“夏送清凉”活动在工会驿站外的广场开展。海淀区学院路街道总工会的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工会职能和入会权益,不到1小时,便有80余名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现场扫码入会,100份“清凉包”也全部分发完毕。15时40分,骑手小吕主动清理起工会驿站的杂物。“刚领到的‘清凉包’里有冷饮、蛋黄派和防晒物资,感谢工会组织的关爱!我也想为维护工会驿站的卫生尽一份力。”小吕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学院路街道总工会融合商务楼宇党群服务中心、PAGEONE书店的公共区域职工之家、五道口志愿服务驿站建设“立体式”党群阵地,将东西广场的集装箱设置为工会驿站。依托该工会驿站,常态化开展“党群阵地@你”“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系列活动,还邀请商圈商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优惠餐,发动辖区内企业为商圈女骑手开展两癌公益筛查。

7月23日

崇文门外街道户外暖新驿站:

精准服务直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早上8点,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总工会专职干事宋月华来到位于崇文门商圈新世界商场连廊下的暖新驿站,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打扫卫生,看看饮用水还够不够,检查一下日常消耗品……这个点位忙完,就奔向下一点位。

崇外街道总工会涵盖两个楼宇工会联合会和10个社区联合工会,基层工会组织104个,覆盖企业362家,工会会员8223名,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490人。工会建设的两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户外暖新驿站设立在繁华商圈,致力于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际需要。驿站里,空调、智能积分兑换柜、药箱、桌椅、图书架、充电插头一应俱全,从去年夏天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熟门熟路的休憩地点。

今年4月开始,崇外街道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了“小哥友好服务直通车”系列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暖“新”早餐、休闲饮品、惊喜盲盒等“每日福利不重样”的服务。“开始我们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准备的是新鲜现做的手打柠檬茶,清凉祛暑,他们经常给顾客送咖啡奶茶,工会也想为他们送上好喝的饮料。”工会工作者周鸣说。

工会把“小哥友好服务直通车”每周三的服务定为清凉饮料日,为他们现场制作手打柠檬茶。经常盯现场的工会工作者张蓓蓓发现,现场制作饮料需要时间,而户外劳动者经常因为没有时间等待而错失领到饮料的机会。回去和同事们商量后,大家决定优化方案:将现场制作饮料改为瓶装饮料和方便携带的散装饮料,户外劳动者到现场即兑即走,既能喝到冰爽饮料,又不耽误工作时间。于是工会订购了方便携带的外卖杯子,将可乐、雪碧、热茶之类的饮料现场分装好,方便劳动者兑换领取。“我们的方案会随时根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需要调整。经过与他们进行现场沟通了解需求,为他们发放防晒、充电宝等生活所需物资,也为他们提供剪发、义诊、肩颈按摩和技能课程等贴心服务。”该街道党群办相关负责人说。

8月1日

“将小爱”暖新益站:

关爱户外劳动者传递工会温度

早上8点半,驼房营路将府家园南侧的“将小爱”暖新益站里,将台地区工会工作者刘继珍正拿着扫把清扫地面。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斜照进来,空气中浮动的灰尘被她的动作一扫而净。“等会骑手们就该来了,得先把里外打扫干净。”她笑着解释,放下扫把又拿起抹布,对着休息区桌角的一处水渍反复擦拭,“这肯定是人们放冰饮留下的印子,不擦干净看着不舒服。”

擦完桌椅,她径直走到饮料机前,将快要见底的冰红茶加满,又把食品区散落的方便面一一扶正。“这些消耗品得天天看,少了就得补。”她边整理边说。

9点刚过,驿站里就来了人。美团骑手小林刷着手机走进来,熟门熟路地从食品区拿了袋方便面泡上,又转头接了杯冰红茶,坐在靠窗的位置吃起来。“刘姐早。”他嘴里塞得鼓鼓的,“昨天晚上吃的少,一大早就饿了,提前来垫垫肚子。”刘继珍正往饮水机旁添纸杯,闻言回头笑:“这才对,知道好好吃饭。不像有些孩子,忙起来一天都不按时吃。”

10点整,驿站外的空地上突然热闹起来,40余位美团骑手聚在那里,站长正在主持晨会。自从这里建起来后,就成了他们固定的晨会地点。

午后两点,扫码开门的提示音接连响起。饿了么骑手小陈一进门就直奔墙角的电动按摩垫,按动启动键后长舒一口气:“这天也太热了,按摩十分钟,浑身都舒坦。”

话音未落,环卫工李师傅推门进来,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他径直走到饮水机前接了杯水,一口气灌下去大半杯。“您是不是没领工会送清凉的物品?”刘继珍拎起一大袋酸梅汤固体饮料递过去,另一只手拿着个大肚杯,“用这个杯子,开口大,冲酸梅汤方便,能喝一下午。”她解释说,这些物品都是提前跟骑手、快递员沟通过才准备的,就怕不合用。

夕阳西下时,刘继珍开始收拾驿站。她把散落的充电线顺好,将用过的按摩垫擦拭干净,又检查了一遍货架上的物品,记下需要补充的清单。

8月1日

玉桥街道工会驿站:

为职工构筑夏日“避暑港”

“入伏以来天气炎热,路过驿站时我常来喝口水、降降温。”8月1日9时15分,刚完成清晨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的通州兴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叶芳走进玉桥街道工会驿站歇脚,从保鲜柜中取出一瓶免费矿泉水饮用。9时30分,趁着午间配送高峰前的间隙,玉桥街道总工会为辖区的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夏送清凉”活动,60平方米的驿站内顿时热闹起来。

“这里的工作人员平时服务周到,每次来都让人感觉很亲切!”叮当快药通州北关站配送员尹士海说,前几天他在配送途中遇到了强降雨,便沿路骑到玉桥街道工会驿站暂避。当时驿站里已有不少来避雨的户外劳动者和市民,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大家喝热水驱寒,并为没带雨具的市民提供了雨伞。“打造‘热可纳凉、冷可取暖、雨可栖身、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开放共享空间,这是我们的初衷。休息区内的保鲜柜、饮水机、微波炉、手机充电器、五金工具箱、AED除颤仪、应急药箱、打气筒和雨衣雨伞等设施和物品,供户外劳动者及有需求的市民免费使用。”玉桥街道工会驿站工作人员说。

正午时分,一位热力职工推开工会驿站的大门,走进盥洗室洗脸,享受片刻清凉。13时40分,叮当智慧药房玉桥店配送站站长苗跃峰来到驿站,领取分发给配送员的“清凉包”。“今天我来还有一项任务——向街道工会汇报过期药品回收情况。”苗跃峰说,玉桥街道把每月1日定为“旧药回收日”,由配送员上门回收居民家中的过期药品。所有过期药品交至玉桥城市管理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存放,由有资质的清运企业做统一批量专业处理。该活动从今年5月发起后,玉桥街道共收到12位居民送来的过期药品166余盒。据介绍,这也是“玉见有我 社·工同行”基层治理共建行动的一个缩影,工会驿站“搭桥”惠民生,鼓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助力社区高质量发展。

8月1日

“丰生活概念馆”24小时工会驿站:

上演“双向奔赴”沟通会

8月1日14时,美团骑手刘俊结束了中午的送单任务,在关闭任务的同时,美团客户端弹出来多个附近工会驿站的点位,提醒骑手去休息,距离刘俊最近的就是“丰生活概念馆”。“最近我常去那里,工会新建的驿站,环境好,功能还齐全。”刘俊说。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驿站的门自动打开了。跟随刘俊的脚步,进门的那一刻,瞬间感觉到了驿站里的凉爽。拿出一次性杯子,倒上茶,回身拿本《故事会》,刘俊熟悉的动作、放松的状态,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一杯茶的时间,刘俊还招呼了同一个团队的4名骑手过来歇脚,大家边喝水边聊天,一起聊着中午接单遇到的小插曲。

14时30分,大兴区兴丰街道总工会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了驿站。原来,刘俊招呼骑手们过来,不光是进来凉快凉快,还有慰问品可以领。之前,兴丰街道总工会在骑手群里发送了“送清凉”的消息,和骑手们约定好到驿站领取清凉慰问品。

“今天的温度不是很高,但有点闷热,你们得多喝水啊!”正值中伏,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兴丰街道总工会的工作人员边为骑手们发放清凉饮品,边嘱咐他们要注意防暑降温。

借着为骑手们“送清凉”,兴丰街道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和骑手们围坐在一起上演了一场“双向奔赴”沟通会,耐心倾听着骑手们讲述工作、生活中遇到困扰和需求。“驿站新建成,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提。”“这个驿站空间比较大,下一步可以组织骑手们举办个集体生日会。”“考虑到大家吃饭的问题,我们正在联合周边商户,看看能不能定制个‘小哥餐’”……骑手们提需求,工会谈落实,一场“吐槽会”拉近了工会组织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距离。

其实,在兴丰街道总工会的外卖骑手微信群里,“最近快速补胎地在哪?”“我工作服拉链坏了,哪能修啊?”“哪有便宜的理发店?”“新人报道,哪有接水、充电的地方?”出现频率最高、最贴需求的每一条对话框,都被工会一一记下。这个“丰生活概念馆”,就是充分考虑到骑手们需求,建成的24小时工会驿站。

8月3日

北京市新华书店建筑书店工会驿站:

阅读空间中感受书香、享受清凉

上午10时15分,北京市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理李莉准时来到店中。提早15分钟到店,是她从事书店工作26年中雷打不动的规矩。坐落于海淀区增光路10号的这间书店经营面积约300平方米,图书种类超1万种。整理书架、摆放书籍、擦拭地面……她井然有序地做着营业前的准备。

10时30分,书店准时开门,迎接读者的到来。走进书店,人们穿梭在错落有致的书架中,翻阅图书、畅游书海。店门旁张贴的工会驿站标志,也提示着人们这里还有这样一个“特殊”身份。店中设置的工会驿站特色服务,让工会会员和户外劳动者们感受到来自工会的温暖。这里配备有微波炉、应急药品等用品,为工会会员和户外劳动者提供喝水、热饭、歇脚等服务。夏季中,这里还会开展“送清凉”服务。

“风油精、驱蚊液、一次性湿巾。”李莉边整理工会服务专架上的防暑降温药品,边清点数量。进入暑期,店中特意设置了一个区域用来摆放防暑降温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快看看冰镇矿泉水还多不多,要不要再冰几瓶。”李莉口中提到的冰镇矿泉水也是这个工会驿站在暑期提供的特色服务之一。

“天气热,喝上口冰镇水瞬间就降温了。”李莉说,“附近经过的快递员、户外劳动者、工会会员,他们有需要的我们都会免费递上一瓶。每天,我们都会关注冰镇矿泉水的数量,及时补充。”

“我来给您介绍工会服务内容吧。”递上矿泉水后,李莉又拿起了宣传页向快递员介绍着。“今天我们还有个学做团扇的文化活动,也邀请您来体验体验。”说话间,她拿起制作工具开始讲解起来。

“快递员平时很辛苦,能让他们参与到书店的文化活动中,让这些忙碌的户外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近距离感受书香、享受工会的暖心服务,我感到自己的付出很有意义。”

北京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像这样建有工会驿站的新华书店中小门店还有30余家,不仅提供了优质的阅读条件,也提供了“送清凉”等工会服务内容。

□本报记者 边磊 孙艳 刘欣欣 盛丽 宗晓畅 文/摄

评论:

“小驿站”做好“大服务”

驿站,在古代,是交通运输中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现如今,驿站被比喻为“能量补给站”,是为人们补充体力、缓解压力、重获动力的地方。

近年来,工会作为广大职工群众“娘家”,抓住户外劳动者的急难愁盼,贴近需求,不断探索把工会驿站打造成为他们提供饮水纳凉、餐食加热、驱寒避雨、手机充电、休息如厕等服务的站点,这是工会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深刻把握全国总工会“559”工作部署核心要义的工作实践,是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具体载体,也是工会工作守正创新的有益探索。工会驿站从广大户外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经历了从无到有,服务内容从少到多,服务效果不断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的过程,让他们在辛勤劳动中更加“暖心”“凝心”“安心”。

以“小驿站”做好“大服务”为出发点,让户外劳动者“暖心”。文中记者走访了崇文门外街道户外暖新驿站,外卖配送员正在这里歇脚。场所不大、位置明显、服务精准,这些特点契合了骑手们的需求,是这个夏日里北京工会做好“夏送清凉”品牌服务项目的创新举措,体现了工会服务的精准性,提升了户外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小驿站”做好“大服务”为着力点,助户外劳动者“凝心”。今年7月,一张刊发于《劳动午报》头版的“枫桥实践站智能舱”图片受到各方广泛关注。这个位于大兴区荟聚商圈的“车厢”格外显眼,是全国首个“智能化+自助式”于一体的24小时全天候职工服务终端,依托高科技手段实现“智慧维权、精准服务”。可以想见,将来,工会驿站不仅是职工的歇脚地,也是他们权益保障的“前哨站”,更是工会通过科技赋能将“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延伸到基层末梢的积极探索。

以“小驿站”做好“大服务”为落脚点,使户外劳动者“安心”。时代在变,职工的实际需求在变,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也在变,工会驿站建设的重点逐步转向提高驿站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增加开放时间等方面。建设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化驿站、弹性调整驿站开放时间,正是工会驿站提质增效的一个生动缩影,让工会驿站有温度、更贴心,成为户外劳动者的“安心驿站”。

一杯热水,一把椅子,按需开放……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却暖意浓浓。一个个“小驿站”正成为城市里的“温暖坐标”,串联起一张张工会“暖心地图”,织密工会服务大网络。这里不仅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最贴切的服务,也在精神上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鼓舞。

服务职工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章。只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广大劳动者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准工会驿站服务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就一定能让包括户外劳动者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更直接更深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工会组织的温暖,成为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共同受益者。

□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