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体内都藏着一对“超级过滤器”——肾脏。肾脏每天默默过滤200升血液,把代谢废物变成尿液排出体外,还悄悄地调节血压、生成红细胞、助力钙吸收……这对拳头大小的器官,是维持生命运转的“幕后英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相关专家提示,提高公众对肾脏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尤为重要。
生活习惯:肾脏保护的日常基石
充足饮水很重要 多项研究表明,充足的水分摄入对肾脏健康意义重大。正常成年人每日建议饮水量为1500-2000毫升,充足饮水可促进尿液生成,加速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降低尿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进而减少肾结石、尿路感染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在感染或剧烈运动后,充分补水能有效降低肾损伤风险。不过,对于肾功能较差的患者,过量饮水可能引发水肿甚至水中毒,这类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饮水量。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肾脏健康同样不可或缺。睡眠过程中,身体各器官得以修复与调整,肾脏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也能维持在稳定状态。长期熬夜会干扰人体生物钟,影响肾脏的正常生理节律,导致肾脏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引发肾脏疾病。研究显示,长期熬夜人群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较作息规律者高出约1.5倍。
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以及2-3次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的血液灌注。适度运动还能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肥胖相关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细菌易繁殖,可能引发尿路感染,进而影响肾脏。吸烟会损害肾脏血管,影响肾脏血液循环;过量饮酒会扰乱体内代谢,增加肾脏负担。
饮食调控:为肾脏减负的关键举措
高盐饮食是肾脏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 过量的盐摄入会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升高血压,长期可损伤肾脏血管,引发高血压肾病。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咸菜、腌肉、方便面等高盐加工食品的食用。
建议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 预防肥胖和糖尿病,从而降低肾脏疾病风险。但对于肾功能减退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以减轻肾脏代谢负担。一般来说,肾功能轻度受损者,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8-1.0克/(千克/天);肾功能中重度受损者,蛋白质摄入量应降至0.6-0.8克/(千克/天)。同时,应尽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减少植物蛋白(如豆类、坚果类)的摄入,因其含有的非必需氨基酸较多,会增加肾脏代谢压力。
控制钾摄入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排钾能力下降,若摄入过多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引发高钾血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这类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合理限制钾的摄入。医生通过检测患者的血钾水平及肾功能指标,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钾摄入方案。
用药与疾病管理:守护肾脏的风险防线
许多药物需经肾脏代谢,部分药物具有肾毒性,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造影剂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权衡利弊,避免滥用。对于必须使用肾毒性药物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如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一旦发现肾功能异常,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控制基础疾病十分关键。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对肾脏的损害。此外,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以便早期发现肾脏问题,及时干预治疗。
□本报记者 宗晓畅 通讯员 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