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发布2025年度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榜单。该榜单是全国首个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围绕《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助力首都“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书香京城”和“北京大视听”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文化实现“双向奔赴”
近年来,北京各部门在科技赋能文化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搭建了一批技术服务平台,布局建设光场成像、3D云渲染引擎共性技术平台,已形成对外技术服务能力,帮助数字人制作团队大幅缩短制作时间,成本由百万元级降低至万元级。
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作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文化新业态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2.1%,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前期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推动首都图书馆联合大模型优势企业,研发知识文献智能推荐大模型,结合北京市全域图书馆近2000余万条数据,实现对首都图书馆馆员的图书采购推荐、全市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推荐等功能,首次实现依据读者自身画像进行精准服务。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瞄准国际一流标准打造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全面推进超高清视听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在超高清增长引擎的有力带动下,今年1-6月,全市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行业营收同比增速9.1%,为全市文体娱产业稳定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各博物馆在推动文物科技创新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在开展藏品数字化,建设智慧博物馆,打造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传播方式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
聚焦四大方向凝练形成6项需求榜单
据介绍, 以《行动计划》为根基,各部门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先进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战略支撑作用,立足北京特色与文化底蕴,面向文化领域标杆单位的实际科技需求,充分链接北京市科技与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揭榜挂帅”项目征集工作,围绕“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书香京城”和“北京大视听”四大方向凝练形成6项需求榜单。
本次“揭榜挂帅”榜单以重点文化载体真实科技需求为导向,由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央视网、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首钢园等文化场景方,针对导览交互模式固化、缺乏沉浸式体验等问题提出真实需求。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3.0、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打造智能伴游、AI互动剧场、数字博物馆、AI辅助智拍、图档沉浸式交互、空间视频生成等系统,提升游览的个性化和沉浸感,推动文化领域的数字化、沉浸化、智能化升级。同时,通过本次“揭榜挂帅”,围绕四大重点方向打造引领性、示范性、标杆性的应用场景,推出科技赋能文化的“北京模式”,并在全市及全国的文化领域推广应用。
多方协作,打造北京市科技文化创新高地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批揭榜挂帅项目,构建市区协同、供需协同的多方协作机制。
后续,以《行动计划》为指引,以“揭榜挂帅”为抓手,北京市将持续深化科学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双向奔赴”,建设科技文化融合创新体系,培育科技文化新质生产力,打造北京市科技文化创新高地。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