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自己,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我还会选择产科吗?我的回答是:会!因为医院里只有产科是迎来新生的科室。我愿竭尽全力做好生命最初的守护者。”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黄振宇的这句话,道出了她26年如一日的坚守。作为一名产科医生,她将医者仁心熔铸成自己的职业信仰。
1998年,黄振宇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性培训。在选择专攻的临床专科时,她毅然踏入了妇产科领域。“还记得面试时老主任问我,你眼中的产科医生是什么样子?我当时认为,产科医生的工作就是接生。”黄振宇说,经过26年的实践与历练,当初她对这份职业浅显、感性的认知,如今已沉淀为更深刻的理解——“产科医生既要具备内科医生的缜密思维,又需要外科医生的决断魄力。一身两命,责任加倍。”
2014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昌平区天通苑开业。妇产科是区域就医的“刚需”,成为医院发展定位中的重点科室。“要想真正地保障母婴健康,就要提升基层及地方妇产医疗水平。”抱着这个务实的想法,黄振宇受命筹建清华长庚医院产科。从制定首版产科制度到设计抢救动线,从培训首批助产士到建立三级助产体系,她像孕育新生命般精心打磨每个细节。
11年间,在黄振宇带领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科从最初每月30人的分娩量,成长为年均1600人次的三级助产机构。如今,科室医护管分工合治游刃有余,并形成了“金字塔”医师人力的完美结构。如今,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预约产检的孕妇络绎不绝。“黄主任对我们知无不言,她专业而和蔼,温柔又有力量,让我们产妇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顺利分娩了一对双胞胎的产妇小华(化名)说。
黄振宇始终践行着她的初心——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幸福、平安生产。在诊室里,她总会为孕妇多留出五分钟倾听时间;在产房中,她习惯握着产妇的手解释每个医疗决策。这种“温柔的力量”,让冰冷的产床变成了有温度的生命驿站。
“面对围产期里太多需要产妇、家属决策的时刻,一项特殊的检查、一个异常的指标、一个生产的方式选择、一次抢救……都牵涉着母体和一个生命的未来。我们不止是一名‘接生婆’,更要成为很好的产科大夫。”如今,黄振宇将这份答案用行动诠释给她的学生们。那些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走出的年轻妇产科医者们,正将这份温柔的担当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新生命在爱与希望中启航。
□本报记者 宗晓畅 通讯员 韩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