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参与,不仅为防汛救灾注入青春力量,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近日,北京城市学院收到一封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北辛店村党支部的来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北辛店村党支部特意表扬该校2022级中药学专业学生翟彦旭主动投身防汛抢险的英勇事迹。
7月底,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北辛店村遭遇强降雨,引发山洪。那天凌晨,还在睡梦中的翟彦旭被冲进屋的母亲叫醒,“洪水漫到马路上了,赶紧来搭把手!”翟彦旭马上推门出去,看见河水裹着泥沙冲上马路,直往村口灌,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看着我长大的叔伯婶子,村子有难,我得迎难而上!”翟彦旭表示。
当时,村口漫水,信号中断,翟彦旭连雨衣雨鞋都没来得及穿,他抄起铁锹,迅速加入防汛救灾队伍,和闻讯赶来的村民们一起铲沙装袋堵缺口。河水漫到他小腿一半深,稍不注意就会被冲倒,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全神贯注地忙着装沙袋。
随着水势持续上涨,蓄水池的水不断漫出冲向居住区,大家决定改堵为疏,修建导流坝,引水入田。没有设备,全靠人力,翟彦旭和村民们一起搬石头、筑沙墙、脚踩泥水,调整堤坝走向。“沙子被雨水泡得发沉,我们几个人轮着铲、抱着装,胳膊酸得抬不起来,但大家都咬着牙硬扛,只想着不能让水冲到乡亲们的房子,多装一个沙袋,就多一分底气。”
翟彦旭和村民们持续奋战,从天亮一直忙到中午11点,直到最后一袋沙土垒上去,看着洪水被导入田地,村屋得以保全,所有人才松了口气。“虽然浑身又脏又累,手上磨出水泡,鞋也陷在泥里,但我看到路边的房子保住了,心里的那份踏实比啥都强。”翟彦旭回忆。
作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翟彦旭经历此事后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药材讲究‘扶正祛邪’,得先护住人的元气。这次救灾,洪水是‘邪’,我们这些站出来的人就是那股‘正气’。”这段防汛救灾经历,也刷新了他对“担当”的认识。“以前觉得‘担当’一词挺宏大,这次站在河堤上,看见身边有和我一样的大学生,有刚毕业的年轻人,没人喊口号,都是默默做事。我突然明白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不在豪言壮语里,而是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站出来。”
在感谢信里,北辛店村党支部盛赞了翟彦旭的英勇表现。“感谢北京城市学院对翟彦旭的教育,孩子不仅学到知识,更养成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好品德。他用青春的身影诠释了‘灾情面前有担当,青年理应冲在前’的信念,成为防汛一线动人的风景线。”
□本报记者 任洁 通讯员 王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