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子是一条“黄斑美饰眼鼻嘴,黄色屁股半黄腿”的黑色小狗。“毛孩子”进宅,儿子给它起名叫“条子”。
小狗懵懵懂懂最可爱。进家半年给它过生日,伴着手机播放《生日快乐歌》,爱人深情地对它说:“条子,今天你1岁了,告诉远方的妈妈,主人待我很好,请妈妈放心”。条子歪头侧耳,神情专注地瞅着,明亮的眼睛透着友善,像是懂了,又像没懂。日常与它说话,也是这神情。久而久之,我明白了,它那是认真地听,默默地记,用心揣测领悟。积累多了,直到有一天触类旁通,茅塞顿开。这就是条子努力争取与主人沟通交流的学习方式。
条子好奇心、学习力极强,极善察言观色揣测人意。无论干啥,它都专注地看。常见它吃着吃着、玩着玩着,就突然发呆,目视前方,有时竟呆10多秒钟。从环境条件看,基本排除疲劳、惊吓、念主等因素,大概率是在思考,最大可能是思路的突然接通且获得了新知。正是新知的不断获取,几年下来, 条子似乎是读懂了人类。爱人腰疼,儿子给妈妈捶捶腰,条子看见快过来,爪子扒拉或嘴拱,再不行就横身中间,示意“不许打奶奶”。爱人逗条子,顺手拍两下儿子,条子同样阻拦,似乎在说“一家人,打不得”。
条子语言特别丰富,能通过“嗷呜”“呕喔”等多种或轻或重的叫声及“注视”“嘴拱”等肢体语言表达出乞求、委屈等多种意思。一次,我站在厅里说到“咱家都喜欢条子,爷爷也喜欢条子”时,小家伙踮儿踮儿从里屋跑出来,一头扎到我两腿间,摇着短尾,脑袋左蹭右磨,与我亲昵,这是条子特有的“感恩方式”:不会说话心里明,家事人情全都懂。肢体语言表诉求,心声全在叫声中。
条子的日常生活就是吃和玩。餐桌上有啥,凭它极灵敏的嗅觉,全知道。闻到有喜欢吃的,立马来一个“乖乖坐”,这是申请“我也想吃”。若再一步步往前蹭,就是“恳请”了。有一样想吃的没给,就“乌鲁,乌鲁”叫着要。但只要一说“等会给条子吃”,就吃了“定心丸”,耐心“乖乖坐”等,有时等得流出筷子长的口水。
每逢吃鸡架,要从冰箱拿到厨房去化。洗菜池里有鸡架,小家伙门儿清,就像人逢喜事精神爽,不时到厨房走走,感受鸡架的气息,但不着急要,知道这顿大餐跑不了。可临到嘴边时,就不淡定了。先是站在厨房门口盯着,待你端着鸡架出来,就急不可耐了,走快了怕挡你,走慢了怕延迟了吃,快也不是慢也不是,紧紧与你并排走。
儿子认为:“教狗狗学这学那有违动物天性,养宠物最是让它开心地玩”,我赞同。然而,陪它玩总有限,条子的聪慧更见于自娱自乐,拿手好戏是咬空饮料瓶。每次把瓶盖咬下来,就开心,成就感满满。然后再咬没盖的瓶子。通过咬快咬慢、咬深咬浅,咬出“咯吱——咯吱”“咯吱咯吱”等或急促或舒缓的节奏感。条子,俨然成了一个 “咬瓶演奏家”。
条子不以为自己低人一等,而认为我也是家庭一员,它分工负责安保。出来进去,它总爱跟着你,做饭,它在厨房门口看着,上个厕所,也守在门口。后来我明白,这是它在履行责任义务使命,也是观察学习。我们睡觉在楼上,条子自己在楼下。可每天清早,一听楼上有响动,它就快到楼梯处,两只前爪踏在第一级台阶上,竖着耳朵,仰头注视,早早地,静静地等待人下来,有时要等十来分钟。每每长时间等待,每每痴情不改,从未有一点贪睡和稍迟。那种感情、忠诚、呵护、厮守,那种无怨无悔,那种只许你做的不对而绝不允许自己做的不好的爱,是超人的:人有让人生气的时候,狗狗却予人尽欢喜。
今年5月4日凌晨1点多,条子因呼吸困难住院,11点准备在氧舱内作超声检查,突然心肺骤停……条子才6岁多,正是生命绽放时,就永远地去了,与无数狗狗一样,留给家人的,是永远的思念和心痛。
□于文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