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一枕新凉度秋声

日期:08-09
字号:
版面:08: 文苑       上一篇    下一篇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这诗句里的秋意,在城市与乡间,竟有着截然不同的容颜。

城里的梧桐最是敏感。立秋前后,它们便悄然换了颜色。我每日经过的那条林荫道,前几天还是浓绿如盖,不知啥时候叶边已泛起微黄。那黄不是明艳的,而是带着几分犹豫,几分怯生生的试探。阳光透过叶片,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无形中也掺了些许金色的忧郁。清洁工老王扫着落叶,扫帚与地面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他抬头望了望树梢,自言自语地说:“又要开始忙了。”一片早凋的叶子打着旋儿落在他肩上,像是一个轻轻的叹息。

而在百里外的乡下,立秋却是从老农的皱纹里渗出来的。周末清晨回老家,和老父亲到田间转了一遭。老父亲蹲在田埂上,粗糙的手指捏起一撮土,在掌心细细捻开。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他似乎没有察觉到。“地气开始往下走了,”他对我说,眼睛眯成两道缝,“谷子快抽穗灌浆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沙哑的喜悦,仿佛已经看见金黄的谷粒在阳光下闪烁。

北方的青纱帐此时正是八面威风的时候。挺拔的玉米秆子窜得比人还高,宽大的叶片相互拍打,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像是无数绿色的手在鼓掌。钻进地里,立刻就被淹没在一片葱郁之中,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这哪里是庄稼,分明是一支严阵以待的军队,每一株都挺直腰杆,等待着秋风的检阅。南方的甘蔗林则是另一番气象。它们绿得发亮,绿得嚣张,在热风中摇曳生姿。有经验的蔗农都知道,立秋后的甘蔗长得最快,夜里几乎都能听见它们拔节的脆响。

菜园里的变化更为细腻。茄子紫得发亮,辣椒红得耀眼,丝瓜藤上挂满了带着绒毛的小瓜。清晨的露珠在蛛网上凝结,像是一串串水晶项链。老母亲蹲在菜畦间摘豆角,手指灵活地翻动着,豆角落入篮中发出清脆的“啪啪”声。“立秋后的豆角最甜!”母亲抬起头笑着说,额上的汗珠在朝阳下闪闪发光。

最妙的要数村东头的果园。梨子开始泛黄,苹果染上红晕,枣子像无数绿色的翡翠珍珠挂满枝头。孩子们在树下嬉戏,偶尔一个早熟的果子落下,引起一阵欢叫。果农们背着箩筐在树间穿梭,他们的笑声和果香一起,在立秋的风里飘荡。

傍晚时分,村口的老槐树下聚满了纳凉的人。老人们摇着蒲扇,讲述着往年的收成;年轻人则讨论着今年的行情。蝉鸣渐渐稀落,取而代之的是蟋蟀的吟唱。晚风拂过稻田,掀起层层波浪,送来阵阵稻香。不知谁家飘来了煮玉米棒子的香气,引得众人深深吸气。没有了精气神的秋老虎,到了夜晚彻底变成了一头虚张声势的纸老虎,一戳就破的纸老虎。

立秋就是这样,它不在日历上,而在梧桐叶的渐变里,在老农舒展的眉宇间,在庄稼拔节的声响中,在渐渐转凉的晚风里。它是夏天的一个承诺,是秋天的一封预告信,轻轻地,将丰收的喜讯传递给每一个用心聆听的人。

□邓荣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