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草原明珠喀喇沁王府

日期:08-09
字号:
版面:07: 旅游       上一篇    下一篇

 

它是内蒙古地区历代“扎萨克”的住所,从这里走出了众多优秀人才。

从它这儿创建了内蒙古地区近代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见证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它是内蒙古地区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王府,见证了近代以来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变革。

喀喇沁王府,全称 “喀喇沁右翼王府”。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府坐北面南,矗立于锡伯河北岸,北依马鬃砬子山,锡伯河像一条碧绿的绸带,从王府门前蜿蜒流去。

喀喇沁王府占地300亩,500余间房屋呈“丰”字格局。中路为核心,沿轴线分布五进建筑,从府门到后花园依次是仪门、轿厅、回事厅、议事厅、承庆楼,两侧有厢房,回事厅与议事厅以丹陛桥相连,院内松杉繁茂,花草芬芳,议事厅前月台上的龙凤松尤为奇特。东路是王爷与福晋起居处,有卧室、书房、戏楼等;西路有四角亭、书斋、关帝庙等。

世袭王公业 累代社稷臣

喀喇沁王府的气派,源于其家族显赫的历史。

喀喇沁部的先祖者勒蔑是成吉思汗麾下的得力重臣。因功勋彪炳,其子吉伯格获娶“花荫公主”,得 “塔布”(驸马)尊荣,家族自此与皇室紧密相连。朝代更迭、时光流转,到1628 年,者勒蔑十四世孙苏布迪率部归附皇太极,朝廷遂编喀喇沁左右翼两旗,其子掌右翼旗,获授札萨克之职,赐多罗都棱号。康熙七年,第三任札萨克达尔沙晋封多罗都棱郡王,家族权势持续攀升。

归附清廷后,历代札萨克皆是忠勇之士,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康熙二十九年,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兵锋直指京师,距京仅700余里。第四任王爷札什听闻后,派长子上疏请缨助力,此后两军在乌兰布通对峙,札什遂亲率400精锐骑兵直扑敌阵,大败噶尔丹军,其赤诚和勇猛打动了康熙。

因平乱有功,康熙将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许配给札什次子噶尔藏。历代清帝对其家族恩宠备至,更以 “加之恩意,以寓怀远” 的政策相待,封爵制度与府宅规制一并参照京师王府。岁月流转,喀喇沁王府便愈发气势恢宏、壮丽非凡。

金枝玉叶府 朝郎驸马门

沿王府中轴线穿过仪门、轿厅向西,便是西路院落。当年和硕端静公主下嫁噶尔藏便在此落脚,那场婚礼极尽排场。

相传出嫁当日,盛况从长城口绵延至锡伯河川的公爷府,近千里路途清水泼地净尘,旌旗如林蔽日,鼓乐声震天地。金秋十月的漠南荒原上,数千人组成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宫娥彩女手提红灯、香炉,步态轻盈;仪仗卫士手持金瓜、钺斧,身姿挺拔;运载嫁妆的车马连绵不断,队伍蜿蜒数十里。

17岁的额驸噶尔藏身着绣金蟒袍,迎向队伍。王府上下张灯结彩,红灯笼如串串果实挂满檐角,彩绸迎风舒展。欢庆持续七天七夜,百忙中的康熙皇帝亲临为新人赐福,这份关怀,让喀喇沁王府沐浴在无上殊荣之中。

栋梁撑大厦 英才出府门

从旁门出西路院落,向东折回中路,“大邦屏藩” 四个苍劲大字便直入眼帘,抬眼望去,回事厅与议事厅已然在目,这里曾是喀喇沁王爷处理政务的重地。

再往后,是承庆楼,这里陈列着历任“札萨克”的画像。其中,第十四任末代王爷贡桑诺尔布尤为出众。他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文武双全,待人和善,还通晓蒙、满、汉、日、藏等多种语言文字。闲暇时爱吟诗作文,书法绘画也颇为精湛。

贡桑诺尔布继位的时候,清王朝正由盛转衰,社会动荡,国家局势不稳。但他为了谋求民族振兴和经济文化发展,在领地内大刀阔斧革除弊政、倡导文明:他在王府创办崇正学堂以启民智、并设警务护安宁、通邮政连内外、兴实业促发展,还建起书报馆与银行,扭转了喀喇沁右翼旗的蔽塞落后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贡桑诺尔布全力支持蒙文活字铅字印刷术的创始人特睦格图。特睦格图是从崇正学堂走出来的杰出人才,他通晓多种文字,身兼发明家与出版家两重身份。为蒙文、满文铅字印刷出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经他翻译出版的书籍传遍国内外。

从承庆楼缓步而出,踏入王府后花园,满园风光惹人沉醉。坐在丹霞楼上,环视四周,草木葱茏、景致雅致,而这里的一草一木,或许都曾聆听过贡桑诺尔布的壮志豪情。正如他如诗中所咏 “朝廷百度尽维新,藩属亦应教化均”,表明其怀揣革新与教化的热忱;“崇正先从端士习,兴才良不愧儒珍”, 为导向培育人才,他期盼 “峥嵘辈” 成 “柱石臣”,更怀 “养成大器傲强邻” 的雄心。这座王府,便在建筑的恢弘与园林的秀美中,成为草原上融合历史厚重、进步思想与文化传承的璀璨明珠。

□余剑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