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窝囊旅游”满足了 游客慢旅游深体验需求

日期:08-09
字号:
版面:02: 图评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这个暑期火爆的旅游中,一种“窝囊旅游”的文旅方式,在各地进一步蔓延开来。

提起“窝囊”这个词,似乎天生带着贬义。不过,这次被网友们自嘲的“窝囊旅游”,却不是刻意受气的旅行,而是一种更为实际、更为妥当、更为保险的安全文旅。

还得先回顾一下,这个“窝囊旅游”的来源。前不久的各大媒体和社交圈都传递着这样的画面信息:在不少景区减速版蹦极台上,绳索缓缓下滑,不再是自由落体式的惊叫现场;爬山自动扶梯上,游客谈笑风生,20分钟轻松登顶;水深不足1米的漂流区里,年轻人在水面“躺平”,随波逐流……

还有人进一步归纳,“窝囊旅游”三件套:“窝囊蹦极”“窝囊爬山”“窝囊漂流”。它的迅速走红,无疑是精准地击中了当代年轻人“又菜又爱玩”的心态。

以往很多景区的那些高台蹦极、高海拔爬山、高刺激漂流,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一是费用太高,二是风险太大,三是个人体力难以承受。因此,景区的类似高强度旅游项目,往往是叫好不叫座。其实这样的高体能、高刺激、高风险的旅游,早已超越了正常旅游的范畴,更多的带有冒险的性质。

然而陶醉在旅游中的年轻人,又想通过这类旅游,来缓解自身焦虑,让自己变得放松,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悦己与社交的需求,于是,“窝囊旅游”就应运而生。这充分体现了一些景区对游客细微需求的敏锐捕捉与准确满足,既充分迎合了游客个性化的诉求,又通过这种方式盘活了文旅资源。

“窝囊旅游”的突然爆红,也应验了大数据平台的调研。一个旅游平台调研显示,62%的年轻人将“能出片”列为体验选择的首要标准,远超“刺激程度”的占比。因为在短视频时代,能出片、敢于尝试“新颖”的项目,就成了可炫耀的社交资本。

或许是前些年,媒体和社交平台不断曝光的那些“铤而走险”的旅游方式,带给游客们不少的安全风险。因此,在“我能行”的前提下,年轻人变得更加务实,他们不愿做出无谓的冒险。既然“能出片”“刚刚好”,又何必“大动干戈”地去折腾呢?

旅游活动的本身和探险活动就截然不同,放松、好玩、愉悦是旅游活动中最根本的追求。因此,过去那些上山下海、飞檐走壁,一天打卡无数个景点的旅游方式,早就被大多数年轻人所淘汰了。请看“窝囊旅游”涉足的那些高难度的体验所带来的画面:“躺着漂、坐着爬、软着陆”,这是多么的惬意啊!很多景区顺应这一需求,让此类旅游的舒适度爆棚。如广西猫儿山的“躺平漂流”配备姜茶暖身服务;浙江云上草原的“减速蹦极”让失重感降低70%;就连海拔1200米的浙江神仙居都架起了登山电梯,让游客可以舒适“登山”。

既然旅行不是玩命,也不是大冒险,那么,从修复自身、愉悦身心来看,“窝囊旅游”生逢其时,这种“不赶行程、睡到自然醒、酒店躺平”的方式,让旅游真正成为了一种享受,满足了慢旅游、深体验的诉求,也让游客有更多时间去感受旅游地的每一个细节,体验不同的感觉。所以,对于诸多的文旅单位来说,开发一些慢节奏的深度游,让休闲值拉满,是大有可为的。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