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智能康养机器人加速应用落地

日期:08-04
字号:
版面:05: 特写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2025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行,40支顶尖团队携创新产品同台竞技,现场还推介相关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为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提供“中国智造”解决方案。作为北京亦庄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应用场景系列赛的首场落地赛,本届大赛与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联动,加快智能康养机器人从技术创新迈向应用落地。

5大刚需场景40支团队角逐赛场

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腿脚不便的老人行走,手功能康复训练一体机精准引导患者恢复抓握能力,智能养老机器人展示如何通过AI语音交互缓解独居老人的孤独感……赛场上,针对康养需求的产品琳琅满目。

聚焦机器人在养老服务中的康复训练、护理照护、智能陪伴、健康监测、公共服务5大刚需场景,此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深圳、杭州、南京、无锡等全国各地的40支参赛团队参与,覆盖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汇聚53件智能康养机器人产品,涵盖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养老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

经过“路演+场景测试”双轨制赛制的激烈比拼,最终,北京大艾机器人有限公司获得一等奖,江苏艾雨文承养老机器人有限公司、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二等奖,北京深谋科技有限公司、锐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中车山东风电有限公司智慧康护项目组获得三等奖。

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促进精准对接

大赛聚焦技术突破、供需对接、产业协同与商业化落地,力求打造国内智能康养机器人领域的标杆示范赛事。具体来看,赛事不仅比拼和检验供给端的技术实力、展示创新成果,还邀请需求端参与进来,让参赛产品通过路演展示、案例分享及合作洽谈等方式,链接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区老人等真实用户,促成采购与合作意向的达成。尤其是赛事引入来自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服务中心的应用专家评委,以及来自投资机构、融资租赁公司的市场专家评委,助力优质项目加速商业化落地。

“我认为机器人养老是未来趋势,今天看到很多专项功能的机器人,比如在助行、手部康复等方面具备一定智能化,我期待未来能有综合类的‘保姆机器人’出现。”在现场,73岁的张大爷表示。他是大赛邀请的6位社区志愿者“测评官”之一,通过老年人的现场感受,从用户视角反馈产品体验,强化适老化验证,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老年人需求。

除了现场演示和体验,成果展还将进一步放大供需对接声量。本届大赛与世界机器人大会联动,优秀的产品将在8月8日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强化国际化传播影响力,覆盖更多政策制定者、行业从业者及终端用户。北京大艾机器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现场路演、展示和对接,参加此次大赛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市场认知度与品牌竞争力,促进精准对接和加速落地。”

产业生态共建 亦庄加速应用场景落地

当前,智能康养机器人领域正处于探索发展的关键阶段。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设计服务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首批9个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已建成投用。虽然已有不少产品在健康监测、辅助移动、简单陪伴等基础场景实现初步应用,但行业整体在复杂环境适应性、成本控制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基于这一现状,北京亦庄举办此次赛事。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以赛促研、以赛促用、以赛促产,助力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养老一线,让创新成果更贴合老年人真实需求。”

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北京亦庄发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初步形成全要素支撑、全链布局、全景赋能的机器人创新生态。目前,北京亦庄已汇聚300余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产业链规模突破百亿元,占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的半壁江山。在智能康养机器人领域,北京亦庄承担多个国家级重大专项科研任务、牵头制定多项养老机器人国际、国内标准,培育出情感陪伴、康复辅助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智能护理、安全监护等细分赛道取得突破,部分产品已在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应用。未来,北京亦庄将持续推动赛事成果转化,进一步开放“亦庄场景”、提供“亦庄服务”,从政策扶持、资金对接到场景落地全程护航,加速智能康养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养老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