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巧解宅基地纠纷“千千结”

日期:07-31
字号:
版面:12: 北京劳动者之歌       上一篇    下一篇

赵国旭(左)  

昌平区流村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职员赵国旭扎根一线多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宅基地纠纷调解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宅基地纠纷往往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调解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赵国旭始终秉持“情法融合”的理念,无论是电话沟通还是面对面交流,他都以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解答赢得村民的信任。

流村镇共有28个行政村,随着宅基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各类问题逐渐凸显。赵国旭平均每月需办理宅基地相关12345诉求30余件,工作量虽大,但他从不敷衍了事,总是耐心倾听村民的诉求,细致分析问题的症结。

有一次,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界限问题争执不下,矛盾持续数月。赵国旭接到诉求后,第一时间联系双方了解情况。在电话中,他耐心与村民进行沟通,从法律法规讲到邻里情谊,反复劝说:“邻居是处一辈子的,这件事确实能在法院解决,但真到了法院,邻里情谊就难维系了,以后还怎么见面说话?”最终,他的真诚打动了村民,双方同意重新测量界限,矛盾得以圆满解决。

类似的故事在赵国旭的工作中不胜枚举。他常说:“调解工作不仅要讲法,更要讲情。只有让村民感受到公平和温暖,才能真正化解矛盾。”

宅基地纠纷类型多样,历史遗留问题复杂。赵国旭以接诉即办工单为抓手,深入一线实地查看,针对不同问题分类施策,逐个击破。在他的努力下,今年1月至5月,流村镇涉及宅基地类工单同比下降46.9%,调解成效显著。

赵国旭还善于分类施策、柔性化解历史遗留难题。对于邻里建房采光纠纷,他联合村委会、村民代表多方力量实地考察、召开协调会,推动形成全村统一标准,确保纠纷一次性解决到位。为解决房屋后窗隐私问题,他首创“阳光板遮挡”方案,在后窗安装透光但不透明的阳光板,既保障前院住户的通风采光需求,又守护了后院邻居的隐私,这一举措广受好评并在全镇推广。对于长期未决的历史遗留宅基地权属纠纷,他采用“专业测绘+争议裁定”的方式,成功化解多起复杂案件,为同类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范本。

赵国旭常说:“群众的事无小事,只有把每一件小事办好,才能真正赢得民心。”他表示,未来,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基层治理事业,为“美丽流村 特色小镇”贡献更大力量。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郁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