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江苏南通市崇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南通大学联合举办的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证班圆满结业,49名学员在南通市茶文化研究会通过严格考核,将获国家认可的茶艺师证书。这不仅是崇川技能夜校的首个实践成果,更开创了“政府搭台、校企协同、文化赋能”的职业技能培育新范式。(7月29日《江海晚报》)
当前,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科技已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职场人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技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职工们来说,夜校无疑是他们的“充电桩”。正如在南通,夜校之所以受到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开设的课程很好地满足了职工群体实际需求。一方面给职工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可以根据各自工作岗位和施工要求,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为自己“充电”,有效地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夜校丰富的课程安排,陶冶了情操、升华了境界、提升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养。
当下,科技发展迅速,社会分工也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产业工人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区别于企业日常的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一些地方的职工夜校还将视角拓宽到提升产业工人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围绕新质生产力等理论政策解读、行业系统发展前沿解析、企业发展经典案例等内容,利用夜晚工余时间开设专题讲座、沙龙交流、学历技能提升政策咨询等活动,为职工群众开辟成长成才的新赛道,十分值得推崇。
期待各地继续以职工群体需求为导向开办夜校,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学习内涵,以及通过推出“互动式”等交流学堂,开设专业提升和文化学习课程等措施,为职工提供多元、高质量的学习平台,满足他们不同的个性需求,为职工群众持续“蓄能充电”。 □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