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延庆区获悉,2025年上半年,延庆区以PM2.5累计平均浓度24.6微克/立方米、累计优良天数15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三项核心指标均居北京市首位的优异成绩,交出一份生态环境治理的亮眼答卷。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延庆区以科技赋能推动污染防治精准化、智慧化的创新实践,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妫川大地的生动实践。
记者走进中关村延庆园东部运维中心工地,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无人机正按预设航线开展污染源空中巡查。通过“空中巡查——数据研判——实时派单——闭环处置”智慧监管机制,系统可实时回传影像数据,结合智能算法精准识别扬尘管控不到位、裸露地块等问题区域,延庆区生态环境局根据回传问题线索,移交相关单位核查处置。
延庆区生态环境局监督管理科工作人员谢锐认为,无人机巡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效率高、速度快。他说:“仅6月,我们就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了15例扬尘管控不到位的问题。以某施工工地运输渣土车没有苫盖的情况为例,从发现问题到完成整改,仅仅用了1小时,这比以前人工检查快了3倍不止。”
今年起,延庆区将低空技术深度融入环境监管体系,构建起全领域覆盖、全流程优化的监管模式,常态化巡查工地扬尘、水源地保护区、入河排污口等环境敏感区域,破解山区、河道等人工巡查盲区,精准识别隐蔽污染源。在具体实践中,各部门充分发挥无人机技术优势,其中,延庆区住房城乡建设委采用无人机进行洒水降尘作业;延庆区农业农村局与延庆公安分局交通支队则运用无人机技术,严厉打击企业违规偷排、工地扬尘等环境违法行为。
在科技赋能基础上,延庆区打出污染防治“组合拳”,全面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工作。在结构减排方面,住建、园林、城市管理等部门协同发力,积极引导企业更新环保设备,全年新增电动非道路移动机械409台,占新增机械总量的96%,大幅降低传统燃油机械的污染排放。在工程减排方面,交通部门推动汽修行业绿色升级,组织10家企业完成环保绩效C级至B级改造,使全区绿色汽修企业占比提升至41.7%,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管理减排方面,延庆区住房城乡建设委高标准推进绿色施工,成功创建3家“绿牌工地”;城市管理委、延庆公路分局强化精细化管理,通过精准清扫有效降低道路扬尘负荷,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延庆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延庆区将加快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行动计划,我们将持续深化‘0.1微克’行动,强化水土壤一体化共治,推进低碳发展,以更大决心、更硬手段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妫川大地绽放更绚丽光彩。”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