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孙艳) 记者近日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获悉,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多项指标表现亮眼: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3%;工业总产值突破3400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9.8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5.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1.2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批零业销售额、金融业两项净收入增速均超20%。
上半年,经开区作为北京先进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实现产值3478.7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大幅领先全市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37.7%。尤为突出的是,以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以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加速增长,成为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今年以来,经开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捷报频传,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突破30万辆;京东方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全面量产;优必选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天工行者机器人订单达百台……据介绍,上半年,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51.8亿元,同比增长23.6%;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559.9亿元,同比增长21.9%;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实现产值389.4亿元,同比增长10.7%。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经开区在产业生态构建和服务保障上的持续深耕。经开区围绕重点产业锻长板、补短板,加速推动汽车智造创新城、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等产业新地标建设。目前,BioPark已构建起“全球+本土”协同生态圈,共吸引14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包括礼来、辉瑞、拜耳、阿斯利康、美敦力等跨国医药巨头,以及首药、复星等本土创新标杆,形成覆盖疫苗、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的全赛道布局。
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以“生产性服务业12条”为引领,经开区从加强企业引育、开放全域场景、完善产业生态、加快企业集聚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服务支持,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建设具有亦庄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和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