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落日熔金,什刹海的游船剪影在粼粼波光中晕染开来。湖面桨声灯影里,晚风裹挟两岸酒吧乐队的旋律,拂过岸边一张张惬意的面庞。“在船上看着日落吃冰饮,在岸边吹风听歌,这才是北京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刚下船的年轻情侣指着天际未褪的霞光感叹,脸上露出盈盈笑意。随着高温季来临,消夏经济在京城蓬勃兴起,展现出旺盛的消费活力。
在亮马河风情水岸,皮划艇和浆板划破水面,成为都市消夏新时尚。数百米水域间,20余块浆板和皮划艇此起彼伏。“下班后来这里划一会,压力全随着水波流走了。”资深玩家阿杰在浆板上张开双臂。入夜后,“星空下·五月天”主题游船载着歌迷穿过闪烁歌词的友谊桥,歌声飘荡在流光溢彩的河面。
在簋街,麻辣小龙虾的香气漫过深夜12点的街巷。“等两个小时也值。”排队人群在商户贴心准备的风扇、喷雾等降温设备前谈笑,常备的冰镇柠檬水和酸梅汤为食客和外卖配送员等户外工作者增添清凉。
通州月亮河小镇夜市则化身亲子消费大本营。140个小吃摊位香气交织,孩子们的笑闹声与游戏区的音乐声碰撞。一位母亲指着手中的玩具和零食:“停车免费两小时,孩子玩得尽兴,我们吃得痛快,一趟下来几百块钱花得心甘情愿。”去年,这里曾创下超300万人次游客和1亿元消费额的纪录,正是北京“消夏经济”潜力的生动注脚。
□实习记者 王辰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