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延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延庆区在长城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修缮质效位居全市前列,长城文化品牌深入人心,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古老长城焕发新生机。
砖石长城加固率达90%
延庆区作为北京地区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区域内长城长度达179.2公里,约占北京长城总长度的三分之一。一年来,延庆区将长城保护作为传承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统筹推进保护升级、传承利用、融合发展三大行动。
在规划引领方面,延庆区编制了《居庸路、黄花路重点组团(延庆片区)详细规划》《八达岭长城保护规划》,并制定实施了新一轮《延庆区长城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长城文化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点任务。在保护修缮方面,累计完成23公里长城保护修缮,砖石长城加固率达90%,修缮质效位居全市前列。同时,新发现长城文物线索594处,为长城保护提供了新的依据。
延庆区还积极推动多学科融合,完成大庄科段长城研究性保护修缮工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北京经验”。在数字赋能方面,持续扩大无人机在长城保护中的实地应用,巡查范围覆盖总长度超过43公里。此外,加强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和长城保护员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社会参与的覆盖面。
长城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在讲好长城故事方面,延庆区以高品质活动擦亮长城文化品牌。举办了2025北京长城文化节、2025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2025北京长城音乐会以及《梦华·长城》主题演出,持续打造长城文化活动矩阵。同时,以主题阐释推动长城文化传播,出版《延庆长城文化概览》《延庆简史》等著作,推出“外国领导人登长城”微视频、“长城演义”评书等文化产品。
延庆区还完成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标识解说系统建设,持续推进“长城文化进校园”,开发长城知识读本和特色课程,引导社会公众参与长城文化传播。用好八达岭长城这一国际政务接待平台和国际交往窗口,持续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累计接待来自179个国家的54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展示了长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长城博物馆明年将如期开馆
在长城文旅方面,延庆区紧盯重点工程,以八达岭长城为核心,整合水关长城、古长城、花家窑子长城等资源,构建“一线贯通、沟谷联动、四门聚势、四区协同、多点绽放”的规划格局,系统性推进八达岭世界级大景区建设。推动中国长城博物馆工程建设等各项任务,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完工,明年将如期开馆。
延庆区还聚焦业态融合,加快推进“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延庆段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树立“长城驿站”建设标杆,做优“长城人家”精品民宿。举办八达岭石峡关谷环长城越野赛等活动,不断丰富长城文旅业态。同时,引入“登山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开通无人机配送航线,配合做好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能量方块传递”活动,探索科技赋能长城文旅发展新路径。
此外,延庆区还促进乡村振兴,超前完成全区长城保护区划调整方案,打造文物保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典范。以石峡村落为试点,打造“文物保护——风貌塑造——文旅融合”的村落活化新样板,为长城沿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报记者 周美玉/文 曹立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