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津开笔会之机,与国内众多文友一道,驱车来到天津蓟州官庄镇莲花岭,探访有着“京东第一山”美誉的盘山。清代乾隆皇帝曾32次登临此地,留下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慨叹……
盘山位于天津市蓟州区,旧名无终、徐无、四正、盘龙。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盘山始记于汉,兴于唐,极盛于清,历史上建有72座寺庙和13座玲珑宝塔,一座皇家园林——静寄山庄,早在唐代就以“东五台山”而著称佛界,清康熙年间更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景区内现有“三盘”“五峰”“八石”之胜。盘山的山门巍峨大气,“亘古名山”的御笔牌匾据说为乾隆亲题,霸气中透着历史的厚重,也足见这位盛世帝王对盘山的偏爱。牌匾左侧的人行步道蜿蜒向上,我们选择由此开始登山,因听闻这条路上名胜古迹最为集中。
行不过百步,便见一泓清泉自假山倾泻而下,水雾弥漫处野花摇曳,顿觉暑气全消。这便是盘山第一景——“三盘暮雨”。清人曾赞此处“云海松涛,水石清奇”,果然名不虚传。
绕过水景,山路渐陡。迎面一块巨石上赫然刻着“入胜”二字,笔力雄浑,乃清末军机大臣荣禄手书。这二字取自“山色葱茏入胜境,空谷低回溪流声”,恰是此刻情景的真实写照。石旁一株古松斜出,枝干遒劲,似在向游人作揖相迎,当地人称之为“迎客松”,已逾千年树龄。随着人流前行,一块形似元宝的巨石突兀眼前,这便是著名的“元宝石”。石长数丈,上宽下窄,果真如一个放大的金元宝嵌在山间。石上刻着“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精准地概括了盘山的风貌。
沿石阶攀登约半小时,大家说说笑笑,不觉间来到一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的古寺,这便是始建于唐代的天成寺。寺前两株银杏参天而立,导游说已有800多年树龄,若到金秋,满树金黄更为壮观。寺门匾额“天成法界”四字古朴庄严,寺内香烟缭绕,钟声悠扬。正殿后方的翠屏峰如一扇天然屏风,将寺庙环抱其中,难怪得名“天成”——确是天造地设的佛门净地。
告别天成寺,山路愈发陡峭。穿过一片名为“福牛圣地”的松石区,但见奇石林立,松树盘根错节。行至中盘区域,岩石景观更为奇特。一块悬空而立的巨石令我们驻足良久——这便是盘山八石中最负盛名的“悬空石”。巨石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泰山,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形容它“以巨石陡百丈,粘空而立,青削到地,似无依倚”。石上刻有“逍遥游”三个大字,笔力雄健,让人立时想起庄子笔下“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逍遥境界……沿途石壁上历代名人题刻随处可见,尤以乾隆皇帝为最。资料显示,盘山现存224处石刻中,超过半数为乾隆所题,包括118首诗作。在一处较为平整的岩壁上,我辨认出“贞观遗踪”四字,旁边小字已模糊难辨。百度查阅方知,这里便是唐太宗东征班师时晾晒铠甲的“晾甲石”,乾隆曾作诗评点这段历史:“石名晾甲枕山陂,遗迹贞观借抚追”。
山路越来越陡,大家商议乘坐索道继续上行,既为节省体力,也为从高空俯瞰盘山胜景。缆车缓缓上升,脚下松涛如海,怪石嶙峋,远处层峦叠嶂,蔚为壮观。难怪盘山以“上盘之松,中盘之石,下盘之水”闻名,这三重景观在缆车上尽收眼底。索道终点距主峰挂月峰已不远。沿着最后一段石阶攀登,汗水浸透衣衫,但想到即将登顶的喜悦,脚步不由加快。终于,当海拔864.4米的挂月峰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所有疲惫一扫而空。峰顶一座三级八角形的白塔——定光佛舍利塔巍然矗立,塔身洁白如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白塔旁边是盘山地势最高的寺庙——云罩寺。因常被云雾笼罩而得名,乾隆曾誉之为“殊胜”。
下山时已近正午,阳光变得炽烈,但山中林木葱郁,并不觉酷热。大家共同选择步行下山,以另一种角度重温盘山之美。途经万松寺,寺南侧的石塔林令人震撼——99座历代高僧墓塔依山而建,形态各异,有方有圆,有檐无檐,均为花岗岩雕凿,静默诉说着盘山悠久的佛教历史。
“苍山岌嶪倚天雄,紫盖峰高镇蓟东。万壑松风鸣玉佩,千岩花雨落珠宫。”盘山之美,不仅在于它的“五峰八石”,更在于它承载的千古风流。
□钱国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