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劳动午报

暑假这样帮孩子管好电子产品

日期:07-25
字号:
版面:11: 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担心使用电子产品影响孩子的专注度与学习能力,害怕网络不良信息宣扬低俗价值观等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暑期,不少家长有这样的担忧,也容易因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而产生亲子矛盾。近日,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介绍了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中可能遇到的网络风险,并进行安全提示。

关注未成年人暑期触网安全

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低,触网载体的多样性、不良信息的诱导性、未成年人的易受影响性,给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带来全新挑战。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中可能遇到的网络风险有以下几种:

不良信息侵害风险 网络信息庞杂多样、良莠不齐,未成年人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有限,出于好奇或是无意间的点击,可能让孩子接触到暴力或其它不适当的内容。

网络欺凌以及隐私泄露等侵权风险 暑假期间,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线下交往的朋友或线上的陌生人在线互动,但这可能增加网络欺凌或隐私泄露的风险。根据司法实践中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侵权案件的审理情况,未成年人既有涉及网络欺凌、个人信息、个人隐私等人格权侵权行为的受害者,也有侵权行为的加害者,如未成年人在校内等线下场景产生冲突后,转而在网络中互相攻击、实施网络暴力、公布他人个人信息等引发纠纷,反映出部分未成年人存在网络素养不足、网络言论失范等问题。

深度伪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网络软件可以生成极其逼真的虚假视频、图片和声音,使得辨别真假变得非常困难。未成年人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这些伪造内容,甚至被欺骗或伤害。

电信诈骗 随着暑期来临,学生上网、独处时间增加,电信网络诈骗这一“隐形威胁”也悄然逼近未成年人,从传统电话诈骗、冒充公检法或熟人诈骗再到AI技术伪造,诈骗手段花样翻新。

暑期网络安全自护指南

警惕网络沉迷 在使用电子设备前家长要和未成年人共同制定上网规则,在使用时长、使用权限、消费权限等方面进行限制,防止因为一时的放纵而陷入到网络沉迷中。对家长来说,要加强亲子沟通,关注孩子上网内容,避免将手机作为“电子保姆”,多引导孩子参与户外活动。

拒绝网络欺凌 面对欺凌要勇敢说“不”。未成年人若遭遇辱骂、威胁或隐私泄露,要立即保存证据(聊天记录、截图等),向家长、老师或警方求助。此外,还可以使用技术工具,在软件中使用“屏蔽陌生人”“内容举报”、设置隐私权限,阻断欺凌渠道。

保护个人信息 未成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不随意透露自己及他人的姓名、学校、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避免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不明APP。

防范交友风险 未成年人在网络交友时要保持谨慎,不轻信网友的邀约,拒绝发送个人信息和私密照片。

警惕“免费陷阱” 家长及未成年人均需妥善保管支付密码,不向陌生账户、未经核实的陌生网站、APP、二维码转账。

正确引导使用电子产品

家长要以引导、关爱、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要通过“戒网”“断网”等简单粗暴方式将未成年人隔绝在网络之外,而是要营造健康文明、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也明确规定,父母要主动加强家教家风建设,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合理使用并指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保护软件、智能终端产品等。

□本报记者 盛丽 通讯员 刘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