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林保规划》)和北京市林长制改革成就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北京中心城区计划新建公园绿地200公顷、绿道1000公里。
关注 1
全市林地面积占市域空间将近六成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晋文介绍,在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带动下,首都绿色版图不断拓展。据统计,全市林地面积已超97万公顷,占市域空间将近六成。“广阔的林海不但是森林资源的宝库,是野生动物的家园,更是承载着首都市民美好生活的绿色空间。”
今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林保规划》,并于7月17日由市园林绿化局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两部门”联合印发,绘就了保护和利用相得益彰、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伟蓝图。为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守护首都生态基底、保障首都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林保规划》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北京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着力建立完善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的林地保护利用体系,是明确林地边界和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首都林地保有量持续稳定的一项刚性约束。
规划中明确,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45%,林地保有量达到97.6万公顷,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不低于46.8立方米。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要稳定在45%,林地保有量稳定在98万公顷,而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不低于55立方米。
“统筹保护利用,实行分级管理。”林晋文说,按照保护优先、科学利用,分级保护、差别化管理的原则,将林地划分为四个保护等级。其中Ⅰ级和Ⅱ级属于高保护等级林地,占林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三,需要予以特殊保护和严格控制生产活动。
特别是占比7%的Ⅰ级林地,禁止开展生产性经营活动和任何占用,如全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林地、密云水库等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源涵养林地等都在此范围。Ⅲ级和Ⅳ级林地是维护市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区域,可以适度开展抚育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发展林下经济及森林旅游等业态,保障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用地。
通过分级分类管理,落实98万公顷林地保护红线,全市生态脆弱、生态区位重要的区域得到有力保护,同时也为首都绿色发展留出必要的空间,实现了人城产绿协同推进,有力地服务保障首都功能。
关注 2
2025年北京将打造城镇花园场景3处
“优化林地空间布局,深度融合城市功能。”林晋文表示,规划明确,要围绕新版城市总规,统筹落实“三区三线”,筑牢“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结构,优化林地布局,支撑城市功能可持续发展。在中心城区,着力建设以绿为体的绿色景观系统,完善绿道系统建设,连通现有森林绿地斑块,构建稳定的廊道生境,提升人居森林景观品质。2025年,计划新建公园绿地200公顷、绿道1000公里,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增强市民绿色获得感。在平原新城,完善生态网络,推动森林健康经营,提升郊野公园生态、景观和游憩服务功能,统筹新城、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修复,2025年将打造城镇花园场景3处,促进人、产业、居住与绿色空间的均衡布局。
在生态涵养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实施封山育林,促进自然恢复,提升森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安全功能。2025年将完成森林健康经营70万亩,在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同时,挖掘森林康养、游憩等多元功能,推进产绿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补充林地,确保总量平衡。”他表示,为实现林地保有量的动态平衡,全市将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林草保护区、生态混合区,将符合林业生产条件的区域,划入补充林地储备库,逐步纳入林地保护范围,确保完成规划期内林地保有量目标。
同时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林地管理边界界定、林地分级管理等配套政策,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森林经营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林地保护利用与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花园城市建设的协同推进,为首都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
关注 3
各级林长达1.08万人 护林员4.6万余名
在介绍北京市林长制改革成就时,林晋文表示,北京坚持党政同责,加强制度保障,压实责任体系。市委书记与市长任双总林长,高位推动林长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组织体系。
目前,全市各级林长总数达1.08万人,划分了2.4万余个管护网格,配备了7千余名林管员和4.6万余名护林员,建立了相应的督查考核机制,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围绕林长令发布、巡查、调度等具体工作出台了《北京市总林长令发布制度(试行)》《北京市林长制部门协作制度》等8项配套制度。
每年由市总林长、副总林长主持召开总林长会议,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任务,市级林长带头巡林,并以一号总林长令的形式,将全市园林绿化重点任务分解至各区。针对森林防火、美国白蛾防控等重要节点和市民关切,签发专项令统一指挥和部署。比如10月16日发布的今年第2号总林长令,聚焦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据统计,自林长制启动实施以来,全市已签发11道市总林长令。
关注 4
林长制促进森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等
林晋文说,北京加强部门协同,创新共建共治,实现联动护绿。全市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挂帅,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发改委、规自委、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等21家单位构成的市林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体系。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市规自委开展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三师”联动的机制创新,并以“市民花园节”等活动为载体,推动园艺进地铁、进家庭、进社区、进商圈,助力打造“人人是园丁,处处皆花园”的美好图景。
截至2023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9平方米。首都“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城市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增强。北京市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林长制督查考核均优秀的成绩。
“北京市通过林长制有力促进森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防治、自然保护地和林地绿地资源保护,织牢织密生态资源安全网,为维护城市良好生态空间格局,拱卫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贡献了北京力量。”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草发展研究院院长温亚利说。
数说首都绿色版图
97.6万公顷
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45%,林地保有量达到97.6万公顷,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不低于46.8立方米。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要稳定在45%,林地保有量稳定在98万公顷,而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不低于55立方米。
2.4万余个
据统计,全市林地面积已超97万公顷,占市域空间将近六成。目前,全市各级林长总数达1.08万人,划分了2.4万余个管护网格,配备了7千余名林管员和4.6万余名护林员,建立了相应的督查考核机制,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新京报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