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男子晕倒后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失去意识、没有呼吸的情形,赖薇莉还是会紧张到心跳加速。
这是她第一次救人。虽然此前已经参加过多次急救培训,但使用的都是模型,眼下要救的却是真实的生命。心跳加速、全身发抖,但赖薇莉一直没有停下手中救人的动作。
11月23日,赖薇莉带着孩子在清华大学西体育场上踢球,意外遇到了一名男子晕倒的紧急情况,这个加入北京市军红救援队才7个月的志愿者,第一时间冲了上去。
身旁的人,也在为这场救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AED被人从篮球场取来,有人在通过120电话及时向医护人员转述男子情况,按压、数秒、按压……众人齐心救助中,男子终于恢复生机。
救人
11月23日16时30分左右,清华大学西体育场,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突然晕倒在地。周围人很快聚集,有人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有人求助大喊帮忙,“有医生吗?有护士吗?”
赖薇莉正陪着孩子踢球,一转身看到了这一幕。作为红十字会的一名志愿者,她立马跑上前查看,男子已经失去意识,没有呼吸,赖薇莉发现他脸色惨白,嘴唇发紫,舌头紫到发黑。
“AED、AED,那边有!”进行过急救培训后,赖薇莉走到哪里都会下意识地观察AED的位置。孩子之前在清华大学篮球馆训练,她记得那里有一个AED。
她全身高度紧张,喊话的声音也有些颤抖,用手指了指篮球馆的方向。心肺复苏的动作不敢停下,“脑子在拼命转动,回想急救培训课时,老师都是怎么做的。”
赖薇莉回忆,当时身边有一位年轻人协助救人。周围人也很快响应,找来AED后,赖薇莉赶紧为男子贴上电极片除颤。除颤后,协助救人的年轻人继续为倒地男子做心肺复苏。几秒后,赖薇莉看到男子的皮肤开始变红变粉,嘴巴也微微张开了一下,有了反应。
“人好点了。”听到周围人说了这么一句后,赖薇莉也慢慢缓过神。她注意到,协助救人的年轻人,开始为男子做心肺复苏的按压速度有些快,有人提醒后,周围人开始齐声为年轻人数秒控制节奏。赖薇莉就和120电话沟通男子的情况,并脱下外套盖在男子身上为他保暖,有人也拿来了婴儿的小被子盖在他腿上。
倒地男子逐渐恢复意识,但还不能说话。为了激发男子的求生欲和安全感,赖薇莉就在旁边对他喊话,“你听到救护车的声音了吗”“你要坚强,你有救了,我们都在旁边。”
没多久,校医院的人来了,救护车也来了。现场检查后,男子的心跳已经恢复正常,随后,被送往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骑车回家时,赖薇莉的车速也比往常快了很多。儿子提醒她,她才发现自己整个人都在发抖,精神还处在亢奋中。
敢于去做
赖薇莉救人的视频被放到了网络上。但评论里,更多的是对救人动作不够规范的讨论。“早期为什么不持续按压”“AED电极片贴的位置不规范”“周围人七嘴八舌的吵吵,不仅不能帮助还延误了救人”……
冷静下来,赖薇莉开始复盘自己的救援。她给红十字会救援队的老师打电话,一遍遍学习救人的规范动作,查询了并反复牢记了AED的使用方法。
赖薇莉告诉记者,根据2021年3月24日,欧洲复苏委员会(ERC)发布的2021版基本生命支持指南,除了最完美的贴片方式外,还有三种必要的贴片方式。只要心脏有电流经过,就能起作用。
“我们做了很多急救培训,但救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敢于站出来,敢于去做。”北京市军红救援队的老师余长安告诉记者,平时训练和实际救人是不同的,要保持冷静、临危不乱,要学会判断现场情况。什么阶段该按压、什么阶段应该停下来都是关键点。
“第一次救人,能做到这样已经很棒了。”余长安看了赖薇莉救人视频,做了更多规范训练后,他不停鼓励着这位敢于站出来的志愿者。
今年4月27日,赖薇莉才正式加入北京市军红救援队,成为一名志愿者。正式加入的第一天,她就去参加了急救知识培训。之后每次组织学习,赖薇莉都会到场,积极又认真。如今她已经拿下AHA国际急救员证书。
赖薇莉说,最初只是因为家里有老人、小孩,想储备些必要的急救知识。“不想在危险发生时,什么都做不了,承受这样的无力感。”对于网上的讨论,赖薇莉说,这是有意义的,别人指出了不足,就应该去改正,“我们都是普通人,相信以后会做得更好。”
“果然是她会做的事”
“下次遇到,还是会帮助。”
赖薇莉身材偏瘦,却不娇弱,整个人仿佛永远充满干劲。说这句话时,她的眼里满是光,她的勇气一直在。
好友蒋沛告诉记者,大学四年,赖薇莉一直担任班长,平时班级有什么事情,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找班长。赖薇莉也会积极帮忙解决。“她很乐于分享,也愿意帮助人,宿舍里大家都觉得她有种‘女侠风范’。”
好友海歌告诉记者,毕业后,赖薇莉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两人相识于一所华人学校。当时,除本职工作外,周末两人都会在这所学校当老师,教中文。
为了让课程变得有趣,赖薇莉常在网上找很多教程,做很多模型道具。有纸壳做的小火车、小灯笼等,还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边动手做、边讲故事等。学校没有储藏间,每次上课赖薇莉都是背着大包小包往返。
学校成立后,第一个春节想办得热闹些。舞蹈编导专业的赖薇莉,就主动组织了六七位老师排练节目。学校九点到十二点半是上课时间,练习就主要在十二点半放学后。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赖薇莉坚持带领大家,一跳就是三年。
海歌说,赖薇莉一直非常热心公益事业。每年春节,美国各城镇都有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多是由义工们自发组织,经费自筹。去年,赖薇莉回国后的第一个中国新年,她自费买了一箱写对联和福字的红纸,寄到了她曾经居住过的镇里负责筹办庆祝中国新年的人的手里。“去年的庆新年气氛特别红火。”
豪爽、有正义感,是朋友们对赖薇莉的评价。听到赖薇莉救人的事后,医学毕业的海歌也曾为自己的好友担心,“怎么碰上这样的事,她都敢冲上去。”同时,她又觉得,这果然是赖薇莉会做的事。
“救了一次人,对生命更敬畏了。”赖薇莉说,希望下次遇到,自己能做得更好。
12月1日,赖薇莉出门乘坐地铁时,前面一位老大爷在电梯上失去平衡没站稳,后面一排的人都跟着倒下。赖薇莉赶紧大喊,“按住那个红灯”,电梯停下,赖薇莉又救了一次人。
新京报记者 吴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