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新京报

历经25年摸清土壤家底

日期:12-10
字号:
版面:第A11版:中国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新京报讯 (记者周怀宗)记者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获悉,我国首部《中国土壤剖面数据集》,由该所科研团队历时25年牵头整理、汇总,以分县土壤图和土壤剖面理化性状表形式,提供了我国各地详尽的土壤资源与质量科学数据。

  抢救“二普”调查资料

  编入数据集的分县土壤图与土壤剖面理化性状表主要源于对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简称“二普”)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提取与汇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项目首席科学家、数据集总主编张维理介绍,二普首次在全国范围进行了较高密度的土壤采样化验,开启了我国用土壤理化性状量化指标描述土壤资源与土壤质量状况的时代。二普调查结果主要为纸质图件、非正式出版铅印或油印资料,份数少且由各地自行保存,资料损毁严重。

  25年前,张维理开始收集这些资料,项目团队还联合了全国50多家科研单位,对各地分散存留的高精度土壤调查成果进行抢救性收集与整理。

  25年中,许多科研人员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搜集和整理这些散落的资料,在北京进行整合和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的技术运用到了数据集的整合中,“我们尝试把土壤学与制图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在搜集到的众多数据中,最终核验出6万多个可用的剖面。”张维理介绍,“整个项目实施期间,有9位院士和7位长期从事土壤科学、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研究的专家,给了我们直接和全程的指导。”

  为土壤建立时空坐标

  《中国土壤剖面数据集》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土壤资源与质量状况的基础科学巨著。全集共25卷、2751万字、4500余幅图。数据集以分县土壤图和土壤剖面理化性状表的形式,收入了全国2200多个县63000多个土壤剖面的分层理化性状数据。根据各省份土壤剖面数量和地域关联特征,既有多个省份合订卷,也有一个省单卷。各卷主要含分县土壤类型图、主要土壤类型说明等。同时,还含有全国和各省份的土壤图、土壤有机质含量图与地势图。

  据悉,为建立土壤时空数据,编制团队创建了以智能设计为核心的土壤时空大数据整合、表达方法。

  在国际上,对土壤调查结果进行时空整合,是土壤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张维理介绍,时空整合面临两大难点,一是需要将异源、非标准化土壤调查结果按照土壤科学规则进行整合,二是在大疆域范围对高精度数据进行时空整合工程量浩大,“所以世界较大疆域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完成了多次土壤调查,但其土壤时空大数据的构建及再表达进展缓慢。”

  为解决这些难题,研究团队创造了以智能设计为核心的土壤时空大数据整合、表达方法。以智能流程替代人工流程,科学目标实现率超过99.9%,成为全球大疆域国家中,首个建成全域具时间序列高精度数字土壤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