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出来》
作者:沈书枝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年7月
如何重新拥有过去,如何以普通人的审美视角,挖掘生活中所蕴藏的朴素之美?《月亮出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极佳的范本。从鼠麴草、五月艾到麦草汁,从安徽、江苏、浙江到北京,一花一木,一菜一汤的自然之美,以及成长的寂寞与异乡的轨迹,在作者一次次回顾之中生发、缓解。透过“故乡的女儿”这一独特视角,书中所展现的是作者对故乡皖南乡村深入骨髓的眷恋与新的感触。作者以极其敏锐的触角,捕捉到漂泊游子与故乡之间的悬置感,揭示出城市化进程之下,因打工、求学等原因往返于城乡之间人们的复杂情愫——其中,既有对自我归属的迷茫、不解,也有目睹故乡不断变迁的无奈和遗憾,这种个人记忆与时代的交织,在当下更具有普遍阅读意义。
《借地而生》
作者:(法)马克-安德烈·瑟罗斯
(法)阿诺·拉法林
译者:刘成富 等
版本:记号Mark|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年7月
土壤是支撑和滋养万物的基石,也是我们常常忽略的存在。如何重新建立起我们与自然世界失去的联系?如何将优质的土壤传给后代?马克-安德烈·瑟罗斯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敏锐的洞察力,以系统而全面的方式呈现了复杂的土壤科学知识,向我们介绍了被我们踩在脚下的土壤,以及鲜为人知的地下世界。书中,不仅涵盖了土壤的基本组成、性质与分类,还深入探讨了土壤中的生物活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核心议题。作者以细致入微的叙述和宽广的视角,带领我们踏上了一场关于土壤、土壤的组成以及丰富的生命形式的非凡旅程。显然,我们脚下的土壤支撑着人类生存发展,决定着人类至今的辉煌,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
作者:杨钺
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3年5月
古建是如此令人着迷,它们是先民胼手胝足的创造,每一个构件都蕴含着灵巧的匠心和代代相传的智慧,但当它们拼接组合在一起时,却又成了一个庞大的迷,那些斗拱与梁架,宛如营造天书一般,让人在赞叹之余望而却步。杨钺的《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却是一把灵便的钥匙,就像一位聪明的建筑匠师,带领读者在他的工地现场细细探寻,从木料选材,到斗拱构件,再到拼接组合,乃至每一个机关,每一个纹样,都在他手绘的图片上一一细致描摹,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你会亲眼看到一座古建从最原初的木料,如何成为了最后那令人惊叹的宏大建筑。尽管这本书远非古建研究的终点,却是一个友好的起点——在翻开的那一刻,大师傅那传承千年丈量规划一切的墨斗,便交到了读者的手中。
《春晖》
作者:阮筠庭
出品方:漫编室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24年11月
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漫画故事,讲述在美术大学任教的女老师春晖的观察与思考。春晖是一个细腻、害羞又纯真的年轻女老师,她自幼努力,承载着妈妈对自己的期望,从不懈怠。然而随着从顶尖美术大学毕业留校当老师,春晖的生活离她的艺术创作越来越远。这不只是一个年轻女性在初入社会时的挣扎与思考,也是一位教师对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更是对艺术创作之路的描摹。在自己和那些年轻人身上,春晖看到了继承自上一代的苦痛和恐惧,她希望至少从我们这一代起,开始变得有些不一样。
《台风天》
作者:大吴
版本:蒲蒲兰绘本馆|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4年8月
普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在孩子眼中,一家人又要如何一起面对风风雨雨?这是一本通过描绘一场台风,讲述孩子眼中的父亲的绘本。描绘父亲的绘本有很多,大多带着孩子欢快且崇拜的视角,《台风天》中的父亲形象是更复杂且有力的。他承担起了家庭的职责,不断行动,但他也是个无奈的普通人。不过正因为他和其他经历台风天的人们的忍耐与心怀希望,哪怕台风每年都会重来,生活仍然可以继续,因为“当太阳重新出来,一切很快又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我爷爷老丘》
作者:余丽琼 文/
(美)杨志成 图
版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4年4月
一个人在度过波澜起伏的岁月后,记忆变得模糊又混乱时,念念不忘的会是什么?《我爷爷老丘》是一本深情又富有层次的绘本,从孩子的视角讲述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爷爷老丘的人生故事,书中涉及亲情、离别、战争、阿尔茨海默症……故事以孙女的视角切入,以一串护身符为线索,将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爷爷老丘跌宕起伏的一生如电影般呈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记忆长河中永不消逝的亲情。童年与老年,某种程度上是一体的,生命的重量就在这一本薄薄的绘本中。
《X书店12节虚构的语文课》
作者:冯军鹤
版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年4月
这是一套基于现实课堂撰写的虚构作品,从女孩沈青的视角,讲述了10个学生与老师一起读文学作品的12节语文课。学生和老师一起阅读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展开讨论,基于作品进行延展性写作。在这12节语文课上他们无所不谈,诗歌、战争、死亡、贫穷、脏话、性别、霸凌……在构思这套书的时候,冯军鹤将学生放在比老师更重要的位置上。这与常见的教师的“启蒙”姿态不同,因为对于他来说,让孩子看见文学,看见自己的智慧,也看见更复杂的现实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改变。
《鸡蛋讲的故事》
作者:(日)盐谷真实子
译者:彭懿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24年7月
想说的话说不出口、想做的事情难以去做、被人指点了不满却咽了下去,这样的生活过久了,哪怕是鸡蛋,也会觉得自己的“蛋黄错位了”。《鸡蛋讲的故事》与其说是一本只给孩子看的图画书,不如说大人更能从中看出幽默与快意。不说出自己所想的,就不会有人明白,不拒绝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无法理直气壮地活着。作者盐谷真实子用最普通的日常场景,讲述了一个超现实的故事,大胆地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拒绝一切成规的“反派角色”,讲述了令人掩卷沉思的优哉故事。
《虫虫艺术家》
作者:卢心远
译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5月
若将目光投向身边的自然,我们定会瞥到虫子在叶子上留下的痕迹,在绘本《虫虫艺术家》中,作者卢心远将虫子在叶子上的各种痕迹比喻成了绘画艺术,有的是波点,有的是涂鸦迷宫,有的是镂空雕刻……更重要的是,卢心远在创作中摒弃了在科普绘本中常见的人类中心主义,她认为:“若以人类为中心,我们对自然的审视似乎只有‘可用、有用’这一套标尺了。然而,对自然的爱和好奇不应以人类为度量。”这种人文、艺术与自然科普相结合的创作,或许可以成为原创科普绘本发展的方向。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
作者:任疆
版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4年7月
该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鹿、蛇、龟、虎等16种具有代表性的鸟兽,以这些鸟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意象为线索,通过对全球80多家博物馆中300余件珍贵文物的解读,串联起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中华历史。这些鸟兽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在写作之时,作者不仅融合了历史学和考古学知识,还协同运用了文化学和艺术学方法,采用富有故事性的叙述风格,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寓意,通过对文物中的鸟兽形象的深入解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维度、多学科、全球化的中华文明图景,而这也正是该书的独到之处。
《寻芸记》
作者:陈涌海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24年1月
一直以来,芸草被视为是一种具有独特驱虫功效的香草,深受历代藏书家们的喜爱。然而,关于芸草的真实身份,千百年来却始终没有确切的答案。从兴安杜鹃到草木樨,从香豆素到苜蓿,从离乡草到茅山香草,再到蕙草等种种仙草,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目光投向芸草这一被遗忘在时光角落的芳草,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芸香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植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证,试图解开其神秘面纱。同时,也提醒着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跨越植物学、花卉学、考据学以及田野调查的多维度探寻之旅中,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植物世界的新窗口。
《月球:一部未来史》
作者:(英)奥利弗·莫顿
译者:刘悦 陈训舟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年8月
月球是人类最近的邻居,也是古往今来许多浪漫想象和传奇故事的原动力。作为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月球为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视角。月球对于当下和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深入理解月球与人类的关系?我们将如何重返月球?作为一本不可多得的关于月球探索与研究的经典之作,科普作家奥利弗·莫顿融合了天文学、物理学、工程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月球肖像。书中,不仅回顾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探讨了月球的自然属性,深入分析了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历史上对月球的探索,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细致的月球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