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关于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在营中小微企业199.1万家,比2023年同期增加1.9万家。其中,活跃型企业116.1万家。全市近200万家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市40%左右的税收、50%的技术发明专利授权和80%的就业机会。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发展成效
北京今年前9月平均每天新设中小企业超700家
报告显示,今年1-9月,北京新设经营主体超19万户,日均新设中小企业超700家。北京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7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5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35家。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北京市着力解决企业“首贷难、首贷贵”问题,优化中小企业首次贷款贴息支持政策,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缩短办理时长,建立企业“免申即享、即时兑付”的资金补贴机制,累计惠及企业近2万家,补贴资金超3.4亿元,带动企业实付利率下降超1个百分点(下降至2.54%左右)。
截至9月底,北京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30亿元,同比增长12.8%。9月,北京辖内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87%,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北京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为35.3万户,同比增长1.8%。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计续贷率从2019年初的2%提升到48%左右。
加强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新设8只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对外投决项目139个,引导长期资本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中小基金撬动社会资本270多亿元,投资中小企业1300余家。
开发“千亿畅融”微信小程序,打造公益、高效股债融资服务平台,遴选25家银行、9家私募股权机构和5家金融顾问机构,已服务专精特新梯度企业940余家,帮助获得融资额超3.5亿元。首批备案设立“专精特新”专板,试点绿色通道制度和审查白名单制度,出台专精特新专板股权融资奖励政策,吸引近500家企业入板,融资总额近150亿元。
营商环境
全国首档政企对话栏目为企业解决堵点卡点问题
北京市发挥清欠专班牵头作用,坚持“周调度、月统筹、季通报”,大力宣传“四位一体”投诉渠道(12345热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门户网站专栏、北京通企服版APP和北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勇于维权、敢于投诉。
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上线试运行综合监管系统,统筹制定检查计划、开展联合检查,检查事项平均压减39%。全面推广“一码检查”,市、区、街乡三级947个执法主体“一码检查”启动率达97%,减少重复检查3500余次。建立“无事不扰”白名单制度,9624户经营主体纳入试点。推行非现场监管,实现49个监管部门重点领域全覆盖,全市共开展非现场检查5.5万次。
在政策制度体系方面,北京市设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工作;实施专精特新十大强企行动,不断夯实企业梯队培育基础;打造“局长处长上直播讲政策”品牌,邀请政策制定者进行深度解读和现场答疑,通过“直播带策”,帮助企业知晓政策、用好政策,今年15期直播累计观看量超1000万,直播互动达5000余条。
针对企业政策服务诉求,北京打造全国首档政企对话栏目《局处长讲政策》,现场为近30家企业解决资金、土地、上市等方面堵点卡点问题,赢得企业广泛点赞与好评。
整合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为企业提供“数字+政策+热线”的“三送”服务,实现企业9大类350余项服务事项线上办理以及33个企业“一件事”集成服务,累计发布超600个政策兑现事项,涉企事项办件量超300万件,其中中小企业办件占比超过95%。企业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范围从20个拓展至42个,可用于企业上市、信贷融资、资金申请等事项。
下步举措
北京将建设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赋能中心
今年北京还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8个方面提出27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创新领航”行动,首批支持近百家专精特新企业设立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激发前沿产业领域企业活力。打造专精特新实体化服务载体,全国首创11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构建“五公里服务圈”。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共性需要,精选通用数字化转型产品,以服务券等形式给予补贴,累计支持600余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和数字化转型升级。
据悉,北京实施新一轮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参保创业单位5.1万户,带动就业岗位17.9万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1亿元。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今年共支持硬科技领域科技型小微企业1200余家,支持资金近1.6亿元。
报告提到,下一步将推进《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细化落实,建设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赋能中心,探索全国服务“一张网”地方节点建设路径,做优全国服务一张网“北京旗舰店”,形成具备北京特色、可在全国推广的典型案例。
此外,还将调优首贷政策,结合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下行现状,将首贷贴息比率与利率走向挂钩,提高政策支持精准性。发挥北京畅融工程品牌优势,与“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相结合,提升活动频次,全面排摸企业融资需求。持续推进企业“挂牌倍增”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未来两年支持金额额度较2024年翻倍,撬动更多企业实现股权融资。
■ 相关新闻
《北京市消防条例(修正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二审
村民自建住宅应符合农村消防规划
11月28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消防条例修正草案二审稿。结合有关意见,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强化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全链条的治理,增加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规定。
同时,明确村民自建住宅应当符合农村消防规划,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应当符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明确消防监管部门应建立消防技术服务信息应用处理机制
9月26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市政府提交的《北京市消防条例(修正草案)》(以下简称修正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总体认为,及时修改条例,是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保障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现实需要。同时,针对消防监管部门职责、村民自建住宅消防安全管理、失信惩戒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方面提出,消防监管部门作为消防安全监管和灭火救援的中坚力量,应当发挥其综合协调作用和专业优势,提升监管和救援的能力水平。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经研究,建议补充消防监管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制定灭火预案,并与社会单位开展联合演练的职责,强化灭火救援的协同联动,提高救援实效。
明确消防监管部门应当建立消防技术服务信息应用处理机制,加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评估结果的衔接运用。同时,规定北京市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标准体系,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规定有关企业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有意见提出,需要加强对街道乡镇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调研发现,街道乡镇通过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各方面力量,提升了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经研究,建议明确由消防监管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制定基层消防安全检查标准;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实施,以深化消防安全协作共防,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同时,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还建议强化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全链条的治理,增加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鼓励企业、科研单位等开展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火灾风险防控技术研发和应用等方面的规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