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王景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1月25日至27日北京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
预计北京山区局地有暴雪
11月24日11时,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11月24日夜间至25日中午,北京有一次明显的雨雪天气过程,平原地区为雨转雨夹雪或雪,山区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这将是北京今冬首场雨雪天气。
雨雪后有大风降温。11月25日白天至27日白天平原地区阵风6、7级,山区阵风8级左右;最低气温降幅可达8℃,26日、27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5℃左右。
预计今天中午前后,雨雪天气逐渐结束,届时北风逐渐加大,冷空气影响下,今天至周三(11月25日至27日)多偏北大风,外出注意出行安全,谨防高空坠物。
北京市气象台提醒,本周中后期气温有所回升,但北风仍较明显,风寒效应显著,凛冽的冬季里,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范,谨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内蒙古、黑龙江局地将有大暴雪
继此前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后,中央气象台11月24日18时升级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1月24日20时至11月28日8时,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6-10℃,其中,华北北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等地部分地区降温12-14℃,局地16℃以上。28日前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苏皖北部至河南南部一带,其中,大别山、黄山等高海拔山区最低气温也将低于0℃。同时,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西部和北部、东北地区等地将先后有降雪或雨转雨夹雪或雪,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部分地区有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中央气象台提醒,降雪、大风和降温叠加易造成道路积雪和结冰,公众外出需注意路面湿滑,驾车出行保持安全车距;寒潮过后,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由前期偏高转为略偏低或接近常年同期,建议公众持续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易感人群注意多加防护。
影响
今天部分高速公路山区段可能封闭
记者11月24日从北京交通部门了解到,此次雨雪天气过程会对交通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周一早高峰交通压力大,高速公路部分山区路段可能视天气情况采取封闭措施。地面公交山区相关线路可能采取区间、停运等运营调整措施。地面及高架轨道交通线路适时采取雨雪天行车组织措施,列车运行时间及候车时间将有可能增加。
早高峰城市路网交通压力大
周一早高峰通勤、通学、就医等出行需求集中,叠加雨雪天气导致路面湿滑、能见度低等不利因素影响,预计今天早高峰城市路网交通压力大,8时至8时30分将达严重拥堵级别。
早高峰期间,城区东西部环路南向北方向、北部环路双向,西直门北大街、圆明园西路、阜石路、莲花池东路、菜户营南路、黑泉路等主要联络线,京藏西三旗桥南至上清桥、北沙滩至健翔桥北,京承吉祥寺桥南至来广营大桥、北湖渠桥至望和桥以及京开西红门至新发地、京港澳五环立交至大瓦窑桥、京新西二旗桥至箭亭桥、首都机场高速温榆桥至五元桥、京通快速双会桥至四惠桥等高速公路进京方向部分路段车辆行驶缓慢。德胜门、马甸、航天桥、莲花桥等区域交通压力集中。
高速公路部分山区路段可能视天气情况采取封闭措施。地面公交山区相关线路可能采取区间、停运等运营调整措施。
交通部门提醒市民合理安排出行计划,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注意交通安全;及时关注有关部门发布的出行提示和公共交通运营调整信息,根据提示和导航信息选择出行路线;雨雪天气路面湿滑、能见度降低,驾车请保持合理车速车距,注意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驾车如遇交通拥堵请放平心态、平稳驾驶,遵守交通规则;车辆发生轻微剐蹭、追尾等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时快速处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地铁将视客流情况加大运力投放
地铁、公交等单位也将加强运营安全的保障,服务市民出行。
据北京地铁公司介绍,针对周一早高峰叠加雨雪天气情况,各车辆段场提前准备热备车辆及备班司机;各线视客流情况延长高峰最大运力投放时段;各车站及时铺设防滑垫、摆放防滑提示牌,加大对出入口、直梯出入口、站前广场等重点部位的巡视,加大宣传疏导力量。
同时,各地面及高架线路加强瞭望,视天气情况,适时启动雪天行车组织预案,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和乘客出行安全;地面及高架线路列车出库前,提前开启列车车厢暖风空调和电加热,确保车厢温度舒适。
北京地铁提醒乘客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路线,注意出行安全;如遇大客流,请您配合现场安检及客流引导措施;如遇雨雪天气,地面及高架线路有可能适时采取雨雪天行车组织措施,列车运行时间及候车时间将有可能增加,请您提早出门,提前安排好出行计划。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应对
北京规范使用融雪剂 3.5万人备勤迎雨雪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雨雪天气,北京市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强化指挥调度,各区、各专业作业单位迅速响应。记者了解到,全市共备勤3.5万人,扫雪铲冰车辆5121辆,机械除雪设备4679台套,人工除雪设备41.6万个,全力以赴做好扫雪铲冰准备工作,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此外,今年扫雪铲冰工作有新变化,北京试点少用、不用融雪剂。此次雨雪天气是新规实行后的第一次“考验”。
据北京市城管委介绍,在此次雨雪天气中,城区和平原地区以清扫路面积水为主,并开展扫雪铲冰作业演练,不使用融雪剂;山区结合路面积雪情况实施扫雪铲冰作业,精细规范使用融雪剂,确保交通出行安全。
各区、各作业单位坚持“以雪为令、闻雪而备”,组织作业车辆和人员进行备勤,根据雪情和环境温度,见机而动。
以机械扫雪为主,采用滚刷、雪铲、除冰除雪车、深度保洁车、融雪车等专用除雪设备,实施小循环、高频次编组作业。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释疑
少用融雪剂如何确保公众出行安全?交通部门已开展新作业方式演练
今年北京扫雪铲冰工作将试点少用、不用融雪剂。这样调整后公众的出行安全如何保障?
记者了解到,北京各区交通部门已开展相关专项演练,根据雪情调整扫雪铲冰中的人、机、物配比,减少融雪剂使用,保障公众出行安全。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通州公路分局在厂通路开展的演练模拟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预警,预计北京未来2小时内将出现大到暴雪,设置六大科目,涵盖降雪全过程处置。
小雪天气下,首先出动滚雪刷进行除雪作业;当“雪”进一步加强,气温降至-10℃,大雪转为暴雪时,为实现减少80%融雪剂的使用量,仅在必要时适量撒布,以避免道路结冰,主要采用推雪铲、滚雪刷、撒布器、多功能除雪车联合作业的方式进行路面除雪。
当气象温度降至-15℃时,组织撒布车撒布融雪剂,并使用滚刷、雪铲打开快车道,再采取逐车道依次扩展方式巡回作业,将积雪抛撒至右侧车道。为确保人行步道的通行安全,全部人行步道均不使用融雪剂进行除雪作业,而是采用吹雪机、步道滚刷和扫帚等工具清除路面积雪,并在雪中宽度1米的范围内撒布砂石作为防滑料。
通过反复推演测算,在这样的模式下,通州公路分局可以实现融雪剂整体用量降低50%以上的目标。
在房山公路分局的铲冰除雪联合演练中,设置了“禁用融雪剂路段”“融雪剂减量80%路段”和“融雪剂减量50%路段”三种情况。通过实地演练,加强了对新作业方式的了解和掌握,以少用融雪剂为整体思路,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调配融雪剂与机械、人工的使用比例,加大扫雪刷、除雪铲、手推式扫雪铲等工具的使用力度,确保铲冰除雪与环境保护双平衡。
同时,提前对冬季道路保障预案进行全面优化,加大铲冰除雪人员与机械的投入力度,围绕京周路、108国道、兴阳线等重点道路,将179台套除雪工具前置到12处备勤点位,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高效作业。为提高除雪效率,分局还根据山区与平原区降雪的不同情况,合理调配人员机械及使用物资的比例,进一步提升铲冰除雪效果。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追访
等雪来 京郊多家滑雪场预计本周试营业
在京郊各滑雪场,造雪机等设备早已就位,整装待发迎接低温天气的到来。
记者从军都山、南山、万科石京龙、渔阳、西山等多家滑雪场了解到,由于近期北京气温略高,不适合造雪,各雪场的开板时间较往年推迟1-2周,大部分滑雪场开板试营业的时间预计为本周。
京郊滑雪场开板时间普遍延迟
上个周末,北京气温有所下滑,本周还将有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这让京郊各滑雪场“摩拳擦掌”。“滑雪教练、雪场工作人员、几十台造雪机,一个月前就全部就位了,就等着降温造雪,开门迎客。”南山滑雪场董事长助理梁廷聿说,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气温相对较高,给造雪带来不小的麻烦,因此今年开板时间预计较往年推迟1周左右。
万科石京龙滑雪场原定于11月23日开板,但同样由于近期气温高,雪场无法进行造雪作业,开板时间延后至11月30日左右,这与去年11月18日的开板时间相比,延迟两周左右。此外,军都山滑雪场、西山滑雪场、渔阳滑雪场、云居滑雪场等,均因气温原因暂停或放缓造雪,静待气温降低后重新启动。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雪场的预期开板时间都在11月底至12月初。军都山滑雪场副总经理王骥说:“北京地区的雪场运营周期一般在100天左右,今年因为造雪晚导致延迟开板,之后根据气候情况,预计会相应延长雪场开放时间。”
部分滑雪场预计26日凌晨开启造雪
不止北京,国内不少滑雪场都是“靠天吃饭”,气温低、湿度合适,就能提前造雪、按期开板。王骥介绍,北京近郊滑雪场造雪的气温至少得在-2℃以下,越冷越好,并且湿度不能太高,否则空气中水分偏大,也不利于造雪成型。
梁廷聿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同时表示,造雪期间需稳定低温,由于白天气温较高,因此大部分造雪均在夜间完成,“造雪的时候,工作人员随时关注气温变化,等着气温一点点降下去,达到造雪温度后,还得观察未来几个小时是否会升温,如果就一两个小时低温,即使造出雪,很快也就化了。”
万科石京龙滑雪场营销部工作人员王文元介绍,气温回暖导致造出来的雪难以保存,因此雪场暂停造雪,待气温下降后,将重新恢复造雪工作。
上周末,北京气温较前几日有明显下降,但各滑雪场均表示,造雪还得再等等。“虽然气温下降了一些,但依然未到达理想状态,而且预计还有大风,这时候如果造雪,被大风一吹又没了。”梁廷聿说。
天气预报显示,11月24日夜间有一次明显的雨雪天气过程,25日早晨或短时出现雨雪转换,降水将在中午前后结束。军都山滑雪场、南山滑雪场等均计划在26日凌晨视天气情况开启造雪。
造雪能力、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
尽管造雪延迟,但雪场的造雪设备已完成更新,造雪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王骥介绍,雪场拥有造雪机20台,其中新引进设备2台,“今年,我们增加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环保造雪添加剂,雪质好、雪量大,不容易融化,进一步提升造雪效率。”军都山滑雪场30万平方米的造雪面积,3天左右完成造雪,一天平整雪道,预计月底开始试营业。南山滑雪场40万平方米造雪面积,如果温度、湿度适宜,预计4天左右完成造雪,月底试营业,12月中旬预计完成所有雪道造雪,迎接滑雪爱好者的到来。
新雪季,滑雪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也迎来了全面升级。在雪具方面,不少雪场更新换代,军都山滑雪场新引入世界知名品牌的单板、双板;南山滑雪场重新设计了滑雪公园的线路,增加了公园面积和雪道面积,还更新了青少年自由式滑雪的训练雪道。在餐饮服务上,石京龙滑雪场引入多个知名餐饮品牌长驻,为滑雪者提供更丰富的餐饮选择。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实习生 陈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