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奇趣的存在,是日常生活琐碎平庸的田地上长出的怪诞的果实。穴地钻洞的老鼠忽然长出翅膀,盗取人的头发挂在房梁上,像柳枝一般在晚风中飘荡;山中的白蛇会化作美人,在西子湖畔寻觅她的情郎,草木皆兵不再是譬喻,而是真的长成了手持刀剑的兵将模样,在凄凄斜阳下捉对厮杀,还有那平日豢养的猫,忽然说起了人话,招呼铲屎官赶紧把小鱼罐头打开。
妖之所以为妖,正在于它违反了我们常识规则,又肆无忌惮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带来惊骇,也带来好奇。所以人们一面且惊且奇,一面又忙不迭地寻找搜罗这些妖物。《西游记》《封神演义》这样的古典小说中如果没有了妖怪的存在该是多么无趣。时下热门的仙侠影视剧也少不了妖怪的登场。虽然故事的结局,大都是妖被降服,非常重新回归正常。但那迷惑视听的妖言,那蛊惑人心的妖术,依然是如此令人着迷。
妖由人兴,妖怪,是人类想象的造物,既是出自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超出常识外反常事物的好奇与恐惧。正因为妖怪与人类若即若离,既远既近的关系,所以人类才对妖怪如此着迷。古代的志怪文学传统,到近代科学进入而产生的妖怪学研究,乃至今天时下的口头语“作妖”——即使这世上真没有妖,人类也会作一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