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新京报

关注员工权益、一老一小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议题更广、参与度更高

日期:11-06
字号:
版面:第006版:综述       上一篇    下一篇

首钢园区夜景。特06-特09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9月湖北圆通联合横店街道中心卫生院举办专为残疾员工设立的义诊活动。
圆通速递圆梦行动项目组在社区举办国际手语日主题活动。

  沉默、不喜与人交流,习惯于一个人默默打球……这是冯浩听力被剥夺、失去人们习以为常的有声世界后的日常。

  自聋哑学校毕业后,冯浩入职迷奇生物,成为了一名车间工人。在这里,他发现身边很多同事都存在听障或者其他行动障碍,健全的同事则会主动与他用手语交流。慢慢地,冯浩感受到自己不再“特殊”,他变得开朗,也有了朋友。

  “同事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的领导很尊重我的爱好,他非常支持我去参加篮球比赛。”冯浩用手语笑着表示。

  现如今,冯浩已在迷奇生物工作13年,对于这个“家”,他的归属感越来越强。近年来,在迷奇生物的培训下,冯浩积极拥抱新媒体,化身主播拍摄短视频,参与直播。同时,他还在2024年5月成功考取了化妆品三级配方师专业证书。

  “迷奇”是一个诞生于1987年的国货美妆老字号品牌,也是北京市民政工业总公司下属最早的一批福利工厂之一(前身为北京市亚美日化厂),是首都集中安置残疾群体就业人数最多的福利企业,其生产车间90%以上是残障职工。

  根据2024年4月,中国残联发布的《2023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54.4万人。

  助力残障人士就业,是我国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价值不断向上。记者发现,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不仅参与度更高,话题也更加广泛,客户管理(企业服务)、产品质量、员工权益与发展、社区公益等话题同样受到关注,参与度更高、参与面更广已经成为社会责任实践的特点之一。

  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如北京首钢园这样将低碳转型融入发展战略的企业越来越多。

  社会责任实践需要落到实处,才能有更积极深远的社会价值产生。对于积极履责的企业而言,他们肩负重任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着担当。

  践行企业责任 “安置一个人,帮助一个家”

  “公司目前职工总数200余人,其中60%以上是残障职工。”

  迷奇生物总经理张志利告诉记者,诞生之初,北京市亚美日化厂(迷奇生物的前身)的主要社会职能便是集中安置残障人士就业,建厂至今,已累计安置了以聋哑人为主的近300名残障职工,不仅给予他们实现梦想和精彩人生的平台,又给这些残疾人家庭带来稳定、幸福与和谐,起到了“安置一个人,帮助一个家,稳定一大片”的社会稳定机制作用。

  记者从迷奇生物方面获悉,公司的残障职工主要来自聋哑学校等渠道,属于定向接收,之前都不面向社会招聘。2024年,企业首次联合市残联招聘残障职工3名。

  为了能让残障职工顺利工作,迷奇生物的很多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也与其他企业不同。

  比如,在健全职工入职之前,会被充分告知公司的职工构成情况,要求健全职工必须尊重和爱护残障职工;公司内部会开展手语培训,尤其是开会的时候,会有专人负责翻译会议内容给残障职工;车间内,所有的生产流程都配有可视化图片,确保残障职工能看懂、能操作、不出错……

  张志利已在迷奇生物工作十余年,他感觉:“要解决残疾人在就业和融入社会方面遭遇的困难,首先要解决的是认知层面的问题。”

  “大众不应该戴有色眼镜来看待残疾人,这只会让残疾人的路越来越窄。要给大众,尤其是残疾人普及‘残而不废’的概念。在我们身边,也的确有很多身残志坚的例子,他们虽然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有缺失,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他们甚至可以比很多健全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张志利说。

  为残障人士提供的就业保障,也正是一家有责任的企业应当实现的价值之一。在北京,这样致力于解决残障人士的就业、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企业还有很多。

  在北京市大兴区的圆通高米店网点,有一个名为胡庆生的快递业务员(主要工作职责是收派快递)。在他9岁时,由于骑车发生意外,加上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胡庆生的左臂被截肢。初中毕业后,胡庆生辗转多个城市,打过很多份工,但是收入并不高。

  直到2016年,他经朋友介绍来到北京,开始接触快递行业。2019年,胡庆生入职圆通。起初,他在后勤工作,但是家里有两个小孩要养,于是主动申请转岗到收入更高的工种,并扎根于此。

  对于普通人而言,打包货品和搬运货品都并非难事,但是对于独臂的胡庆生而言,难度大得多。“毕竟只有一只手,有些大件搬运起来就不太方便。”胡庆生告诉记者,转岗之初,由于一只手搬包裹比较慢,他也多次遭到客户的投诉。

  勤能补拙,胡庆生没有放弃,正如他的微信昵称“为幸福的明天奋斗”。他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洗漱完毕出门,6点准时赶到网点取货。胡庆生坦言,自己这是“笨鸟先飞”,一只手搬运不如两只手方便,那么就早点起、早点干。

  如今,胡庆生对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熟练。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的工作效率比以前高多了,打包、贴胶带、填单的速度不逊于同事。去年8月,他荣获“最美快递员”提名奖,并获得奖金。“在这里工作很开心,收入比以前高是一方面,另外,同事们也很热心,有些大件会主动帮我搬。同时,公司每年也会专门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关怀残障员工。”胡庆生告诉记者。

  记者从圆通获悉,自2000年5月公司成立以来,便积极参与公益捐助、扶残助残等活动。仅2023年一年,圆通在助残、助困、助学等方面共实施50多个公益项目,对外捐赠支出超1000万元。

  2021年5月16日,圆通与中国残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圆梦行动”公益助残项目,项目实施三年多来,圆通通过在街道、村镇建立“圆梦家园”驿站,帮助残疾人自主经营、入职就业;通过集中和居家两种办公模式,建立残疾人“云客服”基地,安排不便出门的残疾人居家办公;同时,开放全网操作类、办公后勤类等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圆梦行动”公益助残项目累计帮助超12700名残疾人及家属就业创业。

  (下转特08-特09版)

  特06-特09版采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张晓翀 李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