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朵云”深处(大地风华)

日期:10-08
字号:
版面:0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甫跃辉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8日 第 08 版)

  现在是2025年,书籍早已遍布人类社会。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书籍”的呢?在古代中国,早先有甲骨文、青铜铭文,然后有竹简、帛书,到了汉代,造纸术普及,书籍也渐渐普及。这么算来,书籍的出现怎么说也有几千年历史了。   一本本书,从精神层面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志趣、审美,还从现实层面装点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我到上海22年,其间搬家多达10次,几乎每一次都为书所累。这些书多来自书店购买,还有不少来自朋友的馈赠。搬来搬去,舍弃了很多东西,却很少舍弃书。   记得在复旦大学上学时,周边大大小小的书店多达20多家。去得多了,跟有些老板熟悉了,问到某本书,转眼对方就能找到。离开复旦时,周边的书店已经少了。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总是需要书店的。再拥挤的世界,都能容纳得下一家书店;再匆促的步子,也会偶尔为一家书店停留。   离上海市作家协会不远有几家书店,思南书局、韬奋西文书局、大隐书局、三联书店等,我都去过。前几年作协旁边的一家咖啡店,“摇身一变”成了作家书店,我还在那儿给自己出版的几本书签过名。不记得具体是哪年哪月了,偶然去了离作协不远的一家书店,是朵云书院的一家分店,那时候并没想到,后来朵云书院会成为上海许多读书人必去的打卡点。   不记得去过几次朵云书院了,到过作协附近的一家,到过位于松江的广富林店,还从松江骑单车到过滴水湖店。印象最深的,当然是位于上海中心大厦52层的那一家店。记得有一次,是在那儿跟复旦大学张新颖老师等对谈。再有就是2023年秋天,和爸妈一起去的那一次。   我们从十六铺码头坐轮渡去陆家嘴。黄浦江的水静静流淌,一座座高楼在眼前矗立。爸妈很少离开云南老家,此时看到和老家如此迥异的风景,他们难以自已地笑着、说着,是惊讶,是欢喜。黄昏的光,浮动在高楼的玻璃幕墙上,浮动在江水上,也浮动在他们的脸上。上岸后,转了一圈,兜兜转转走到了上海中心大厦楼下。这才想起,要不上去看一眼?发信息找在这边工作的学姐,她很快到楼下跟我们会合。顺利上了楼,每人买了一杯咖啡,挨着巨大的玻璃幕墙,站在了距离地面239米的高空。夕阳已经临近遥远的天际线,我们刚刚置身的大江、道路、楼宇,都笼罩在遍洒大地的夕光之中了。   爸妈除了偶尔读我写的书,几乎是不读书的,连识得的字都多有错谬。但这一刻,在6万册图书的环绕之中,他们不免会受到些许影响。而且,人这一生不就是一本大书么?这本大书,他们已经读了60多年。   那天,离开朵云书院后,我们到附近吃饭。抬起头来,是看不见星星的,因为地面的灯光太亮了。但我们看得到,在那高高的层楼之上,离天很近、黑暗环绕之处,有一个读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