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而饮,科学品茗(信息服务台)
日期:10-08
王岳飞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8日 第 05 版)
茶艺师在展示茶艺。 潘旺旺摄
“茶者,天地之精也。”饮茶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顺应自然、调和身心的生活智慧。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六大茶类各具特色,依循四季时序与昼夜节律科学饮茶,既品得茶香,又护得安康。
四季饮茶讲究顺天应时。
春饮花茶理郁气。春日,人体易受“春困”侵扰,肝经郁滞。此时宜饮香气馥郁的花茶,如茉莉花茶,或轻发酵的铁观音、温和的普洱熟茶。花茶疏肝解郁,铁观音提神醒脑,普洱熟茶温润护胃,助阳气升发,驱散寒气。
夏饮绿茶祛暑湿。夏日炎炎,暑湿困脾,宜饮绿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白茶(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或如台湾冻顶乌龙这样的轻发酵乌龙茶。绿茶富含茶多酚,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白茶性凉味甘,退火消炎;台湾冻顶乌龙兼具绿茶的鲜爽与红茶的醇厚,可缓解暑热带来的烦躁。
秋品乌龙解燥热。秋日,易生“秋燥”。此时,像武夷岩茶、凤凰单枞、铁观音这样的半发酵乌龙茶是首选,其性平和,不寒不热,茶汤金黄透亮,香气高扬,既能清除夏之余暑,又可润秋燥、养肺气,被誉为“秋之甘露”。
冬饮红茶暖脾胃。寒冬腊月,阳气内敛,宜饮红茶(如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或黑茶(如熟普洱、六堡茶、安化黑茶)。红茶性温,富含茶红素、茶黄素,可暖身驱寒、养胃护肠;黑茶醇厚回甘,助消化、解油腻,陈香之气更能舒缓冬日情绪,“围炉煮茶,暖身更暖心”。
讲完四季,再说分时,全天饮茶亦需因时而异。
起床后,经过一夜代谢,身体处于水分相对不足状态,宜饮淡绿茶或淡白茶,可稀释血液、补充水分,清头目、润肺腑,且避免空腹浓茶刺激肠胃。
早餐后至午间,宜饮绿茶,此时人体阳气升发,绿茶中的咖啡碱与茶氨酸协同作用,提神醒脑、增强思维活力,尤其适合脑力劳动者。
午餐后宜饮乌龙茶,其丰富的芳香物质可消食去腻、清新口气,有助于脂肪代谢的调节,帮助身体从餐后的“慵懒”中恢复。
下午茶时间推荐红茶,也可搭配牛奶、蜂蜜等调成“奶茶”,口感温润。红茶中的茶黄素可调节脾胃,舒缓情绪。
不过也要注意,忌用茶水送服镇静类药物及酶制剂,以免影响药效;酒后慎饮浓茶,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茶如人生,贵在平衡。科学饮茶的智慧,在于读懂自己的身体:阳虚者借红茶暖身,阴虚者借绿茶降火,痰湿者借乌龙去浊,气郁者借花香解郁。每一杯茶都可以成为平衡身心的“调和剂”。
科学饮茶,讲究“顺应”——顺应天时、顺应体质、顺应身心需求。从春日的花香、夏日的鲜爽、秋日的醇厚到冬日的温暖,以茶为媒,顺时而饮,遇“茗”而归——这,便是中国人的生活茶道。
(作者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