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将文字敲到地球另一端(大地风华)

日期:10-07
字号:
版面:0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杨汉亮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7日 第 08 版)

  十几年前,我大概不会想到,自己趴在工地板房里写下的故事,有一天能被世界另一端的读者看到。   我曾收到一条来自法国巴黎的读者留言,他说:“我每天坐地铁都在读《天道图书馆》,还因此开始学中文。”这句话让我愣了好一会儿,不由得想起2009年,我在青海一个项目工地上度过的那个夏天。   那时,我是中国石油管道局的一名监理工程师。工地在野外,我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彩钢板房里。晚上,同事们都休息了,我就把笔记本电脑放在那张摇摇晃晃的木桌上,开始写我的第一个玄幻故事。   区段主任有时看见我对着电脑,会半开玩笑地说:“天天敲字,能敲出个啥名堂?别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其实也没想太远,就是喜欢,心里有故事想讲出来。那时候,我的读者很少,几乎都是国内网友。我最大的愿望,是能靠写作维持生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2017年6月,我的作品《天道图书馆》被平台选中,推出英文版。没想到,第一天就收到了来自海外读者的评论。虽然是通过翻译软件转成的夹生中文,但那份热情穿透屏幕,让我激动得半夜都睡不着。后来,这部小说在海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陆续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读者留言:美国的Alex说,他通过故事理解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分量;新加坡的Lina因为书里对茶道的描写,专门去报了中文班。这些反馈让我感到一种奇妙的连接,一种跨越山海的共鸣。   我慢慢体会到,一个扎根于我们自己文化的故事,只要讲得好,一样也能打动远方的人。那些关于成长以及普通人通过努力实现价值的内核,是共通的。中国这片土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普通人奋斗的身影,本身就为创作提供了最丰富的素材。   这几年,我因作品在海外传播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从青海德令哈搬到了西宁。更让我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不再只是看故事,而是对故事背后的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回头看这段路,我个人的成长,其实也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我们的故事能走得更远,背后是中国的发展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现在遇到刚入行的年轻作者,我常对他们说:“认真写,你们笔下的故事,说不定明天就会传到世界某个角落。”   我至今还保持着最初的写作习惯:踏踏实实构思,认真对待每一个情节。下笔时会想,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可信?能不能传递一些积极的能量?是不是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被更多人看见?   从当年的工地板房,到今天通过文字与全球读者交流,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这份获得感,既来自个人的坚持,更得益于时代给予普通人的广阔舞台。   (作者为网络文学作家横扫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