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用文化给生活充电(大地风华)

日期:10-07
字号:
版面:08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王震敏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7日 第 08 版)

  我来自江西九江,主要从事茶文化推广工作,但我还有一个自己很珍视的身份——夜校学员。过去3年时间里,我在九江濂溪区工人文化宫夜校先后上过茶艺课、插花课、古琴课和声乐课。每逢有课的日子,我都会提前定上闹钟,婉拒其他聚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课堂上。   选择上夜校,主要还是出于兴趣爱好。生活日复一日,忙忙碌碌,总要找到一些乐趣嘛!像插花课上学的那样,花材的色调、姿态得协调才好看,才有神韵。生活也得有不同的色彩,动和静、忙和闲也得协调,才有意思。   我们夜校的课程里,最火的莫过于董福顺老师的声乐课。董老师是“网红”老师,经常将一些上课时的有趣视频片段发在网上,粉丝很多,课要靠抢的。他讲课通俗易懂,说起如何运气、如何发音以及一些乐理知识时,又风趣又清楚。上课形式也很有特色,课程一开始董老师会带大家做一些肢体动作配合发音。一番欢声笑语的热闹之后,大家会发现,按照老师教的方式方法唱出来的效果,还真是不一样。   我自己平时就喜欢唱歌。自从上了声乐课,发音、咬字、识谱都比以前提高了,上台表演也更加自信。去年,濂溪区妇联组织了一次交流,我们几个小姐妹一起上去唱了个小合唱,大家都非常开心。这几个朋友都是在我的撺掇下报的夜校课。常有人怕自己五音不全,不敢去报名,我就拽他们:不会才去学啊!一个朋友本来非常腼腆,没想到前段时间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她现场就为大家唱起了歌,让老同学们大跌眼镜。她高兴地跟我分享这件事,那种突破和改变,就是上课给我们的回馈。   声乐课在每周的周日。以前一周工作过后,我会觉得特别累,回到家就想躺着刷手机。而现在,上了夜校课,就相当于做了一次“精神按摩”。周日晚上充满电,第二天可以精神饱满地开启新一周的工作,和同事沟通都比以前更加有耐心。我的孩子也是学音乐的,有时候想找孩子聊天,我就故意拿自己学的乐理知识、学唱的歌曲作为敲门砖,沟通顺畅了以后,再去聊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有共同话题的感觉,真好!   夜校里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大家的需求也不一样。退休的人想丰富退休生活,修身养性,结交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年轻人嘛,主要是为解压,而且技多不压身,还能提升个人魅力。有一次上课时,我旁边坐了个90后的小姑娘,她是做设计的,说自己每天对着电脑,从早到晚可能都说不了两句话。来到声乐课堂上,伴着悠扬的琴声,自信地唱歌,轻松地摇摆,神清气爽,神采飞扬。   夜校生活让我们更加自信、更加绽放。同时,也启发了我的工作。董老师发起了“微光进社区,传唱正能量”活动,每周都去一个社区,给腿脚不好、无法上老年大学的老人们做辅导,既实用又温暖。我也准备向董老师学习,带着茶艺师走进社区,更接地气地传承好茶文化。   (作者为江西九江濂溪区工人文化宫夜校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