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3日 第 05 版)
莫把马路当成私人影棚
杨玉龙
在短视频和直播风靡的当下,马路成了一些人眼中的拍摄片场和私人影棚,拍摄者全然不顾周围川流不息的车辆,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道路的核心功能是通行,任何非交通活动都可能打破交通流的平衡,酿成悲剧。尤其是一些隧道、桥梁等路段,现在成了拍摄者扎堆的网红打卡地。这些特殊路段存在车流量大、视线不佳等特点,违规拍摄的安全风险更大。短视频拍摄者、直播博主应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杜绝危及交通安全、扰乱公共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拍摄、直播行为。
部分平台的流量算法推荐机制,间接推动了拍摄乱象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观众对此类直播的猎奇围观,对违法行为的追捧、打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内容的监管审核,并畅通举报渠道,对用户举报的违规内容及时处置,引导创作者合法合规安全拍摄。
各地也应加大对占道直播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细化“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并列出相应惩处措施。同时,应借助智能交通技术提升治理效果。
(摘编自《湖南日报》,原题为《别把马路当成短视频直播秀场》)
学籍互转助力职普融通
木须虫
随着广东广州首批综合高中试点校的学籍互转工作结束,一批学生开启了全新的学习生涯。有的告别普通高中,奔赴中职校园探索技能之路;有的从职业教育转身,进入普高校园学习。
这一尝试在职普分流的教育图景中,点亮了“二次选择”的微光,打开了职普融通的新空间。要让其持续顺畅运转,还需要政策、学校与社会各方同向发力。
改革推进仍需破除多重障碍,比如学分互认。真正的职普融通需建立学分等值互认体系,使技术课程与学术课程具有同等升学效力。其次是社会观念转型滞后。扭转偏见需要政策引导,也需要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当职校生通过技能竞赛、春季高考实现优质就业或升学,才能消解对职教的误读。
完善学籍互转机制,需系统性政策支撑。一方面,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补齐师资、设备等短板。唯有职普教育质量实质对等,双向流动才能成为常态。另一方面,优化制度设计,探索多次学籍转换机会,简化流转程序,让“选择”更便捷、更灵活。
教育的本质,在于让每个独特的个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当职普壁垒消融,当技能成才被更多人重视起来,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助力多元发展的阶梯。
(摘编自《福建日报》,原题为《“学籍互转”搭建普职融通“旋转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