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 以实干为笔描绘民生画卷
日期:08-13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13日 第 12 版)
在承载着厚重农耕文明的豫东大地,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以实干为笔,一笔一画精心勾勒幸福生活温暖图景。一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成为动人的发展注脚,幸福不再是一个抽象词汇,而是看得见的宜居环境、摸得着的服务温度、感受得到的安心保障。
情暖桑榆:“以孝治家大食堂”暖胃暖心
临近中午,虞城县各乡村的“以孝治家大食堂”升腾起诱人的饭菜香气。窗明几净的餐厅里,老人们围坐在桌前,热气腾腾的营养餐食荤素搭配、软烂适口。
虞城县精准聚焦农村留守、独居及高龄老人“吃饭难”这一痛点,将建设与运营“以孝治家大食堂”作为民心工程的重中之重。“以孝治家大食堂”不仅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还成为一个充满温情的社交空间和老人的精神乐园。饭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闲话桑麻、追忆往昔。
老人们朴实的笑容,是虞城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诠释。这舌尖上的幸福,不仅暖了胃,更暖了心,守护着乡村美丽的“夕阳红”。
振兴教育:加大投入提升硬件软件
教育是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支撑。夯实教育根基,能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虞城县持续加大投入,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校舍得到加固翻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乡镇学校普遍配备现代化多媒体教室、标准化实验室和丰富的图书资源。通过定向培养、系统化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虞城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近期,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与虞城县委共建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来自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向虞城学生分享高效学习方法、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及人工智能科普等。系列精彩活动,帮助虞城学子开拓了高效学习的新思路,拓宽了知识视野。
暖心举措让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也为虞城乡村的孩子们铺就了一条宽阔、明亮的成长之路,让希望之灯在田野上熠熠生辉。
守护健康: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
“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有保障”,这是虞城全力构筑的健康守护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是这张网最关键的经纬。
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覆盖,常用药物充足,诊断设备更新换代,乡村医生队伍通过规范化培训,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乡镇卫生院迎来了提质升级的浪潮,影像、检验等科室设备更加先进;特色中医馆的设立,让传统医学的智慧惠及更多百姓。
此外,虞城还积极推广疾病预防和筛查。今年7月底,虞城县历时6天,为30余家企业2000余名技术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全县一线女职工等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以实际行动将暖心关怀送到大家身边。虞城正努力将优质医疗资源的根系,深深扎进乡村土壤,打通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宜居宜业:兴产富民建设美丽虞城
虞城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城区的街角公园内,孩子们在滑梯上欢笑嬉戏;产业园区的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宜居与宜业相融互促,让虞城展现新面貌。
“住得舒服,日子才更有奔头。”这是虞城群众对宜居环境的朴素期待,也是当地建设的发力点。在城郊乡郭土楼村,废弃坑塘已被改造成集垂钓、观景于一体的清水塘,岸边修起了木栈道,栽上了垂柳,成为村民们日常休闲娱乐之所。站集镇南王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备了图书角、书画室和健身器材,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精神乐园,定期开展的农技培训、健康讲座,更让这里成了服务群众的便民站。
产业兴旺,是宜业虞城的生动注脚。虞城县依托“中国钢卷尺城”的产业基础,随着产业不断集聚,群众家门口的岗位越来越多,仅产业园区就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许多村民回到家乡就业,实现了“上班离家近,挣钱也顾家”。
从宜居环境的细节改善到产业发展的链条升级,虞城正以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宜居宜业从愿景变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生活日常,为美丽虞城建设增添了厚重的民生底色。
协同共治:凝聚建设家园的多元力量
虞城县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规划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协同共治,为民生事业发展凝聚力量。
为应对高温天气,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文明办和县总工会联合倡导,“爱心家园”组织开展“爱心冰柜”公益行动,为特定群体免费提供清凉饮用水。在木兰大道等多个“爱心冰柜”投放点,忙碌间隙的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可自行取用冰柜中的免费饮用水解暑降温。随着活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与单位主动加入捐赠行列,让“爱心冰柜”汇聚起全城爱心。
在虞城,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精准对接需求,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链接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金秋助学、帮扶困难职工、巾帼志愿服务等特色活动。社会组织与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城乡社区,在助老扶幼、环境保护、文化传播等方面贡献温暖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虞城人情系桑梓,支持家乡建设,用项目助力家乡产业发展,成为推动家乡民生进步的重要生力军。这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民生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为虞城增进民生福祉注入多元力量。
从“以孝治家大食堂”升腾的烟火气,到乡村校园回荡的读书声;从家门口卫生室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到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处处彰显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温度。虞城县将继续紧握实干之笔,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开拓共同富裕的清晰路径,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数据来源:中共虞城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