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农民报

可带回家的山西壁画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2版:文博会·在现场       上一篇    下一篇

  • 杜淼摄

  •   黄河岸边的黄土,历经千年沉淀,如今在山西文博会的展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古建礼物团队的展位前,观众们争相感受“众仙朝元”永乐宫壁画礼盒的魅力。这里不是简单的文创展示,而是“画遍山西壁画”巡礼计划的启航点。这一创意的提出者——古建礼物团队,正用一方方泥板,连缀起三晋大地上跨越千年的壁画长廊。
      “我们要让山西壁画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产品技术负责人薄韬仕正在讲述泥板画的设计理念。“这不仅是永乐宫壁画的复刻,更是山西壁画巡礼的开端。”团队计划以这方泥板为纸,带领爱好者逐一临摹山西境内从北齐到明清的壁画珍品,打造一座“可带回家的山西壁画博物馆”。
      “制作泥板的黄土来自应县翠微山脉的冲积扇下,是历经山洪冲刷沉积千年的精华。”展台前,薄韬仕不厌其烦地向观众介绍泥板画完整的制作流程,“采集的黄土要经过筛滤去除石英砂粒,按古法掺入牛骨熬制的骨胶,经过搅拌、涂抹、晾干、打磨、修边等工序才能成为合格的泥板。永乐宫的朝元图线稿被精心复刻其上,礼盒里配套的颜料用的也是绿铜矿、青金石等矿物研磨的原始颜料。这里的每个步骤都恪守古法,让体验者真正触摸到壁画的灵魂。”
      “从应县木塔到永乐宫,从广胜寺到崇福寺,山西的壁画宝库需要我们以当代方式传承。”薄韬仕表示,这个238元的礼盒只是一个开始。月销150余套的成绩,印证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强大生命力。
      不是顶礼膜拜的遥望,而是可触可感的参与。文博会上的这方小小展台,正在勾勒文化传承的新模式。每一块泥板的诞生,都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曹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