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农民报

看,临汾怎样深耕“特”“优”农业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梨果沿黄河两岸铺展成绿浪,蔬菜在汾水之畔生长出鲜嫩,中药材在太岳山区积蓄着养分……今天的临汾,一幅“特”“优”交织的农业画卷在广袤的田野正徐徐展开。立足资源禀赋,聚力“特”色,向“优”而行,剧透农业提质增效的潜力、韧性,临汾正走出一条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三晋大地现代农业版图上的一抹亮色。

种植与养殖:从“土里生”变身“精准长”

  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全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3.3万亩(其中下达财政资金建设任务9.75万亩,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建设13.55万亩)。夏粮喜获丰收,翼城县小麦高产攻关田创全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今年上半年,临汾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好声音”接二连三。
  与这些“好声音”并蒂花开的,还有聚焦“特”“优”农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和成色更足的笃行。
  今年该市新建设施蔬菜3500亩、设施水果1.68万亩、7个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和6个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企业的目标,截至目前纷纷过半,嫩绿的菜苗、茁壮的果枝、高标准的基地正把蓝图一步步变成实景。
  养殖业的“智慧味”同样浓郁。
  曲沃亿宸数智化养羊引领肉羊杂交新技术;汾西众赢农牧建起智慧肉牛养殖园区。走进洪洞牧原智慧养殖基地,数字屏幕实时跳动着猪舍温湿度、生猪生长数据;步入侯马鑫鸿浩蛋鸡养殖基地,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一枚枚鲜蛋沿着传送带“列队”而出。
  临汾市畜牧发展中心副主任邓文平兴奋地说,今年全市25个新建改扩建养殖场目前已全部开工,东方希望畜牧的生猪养殖项目已投产,蒲县大禹生猪智慧养殖项目、襄汾金襄鸣蛋鸡智慧养殖基地年底投入运营,“智慧”与“规模”双轮驱动,让全市的特色养殖底气更足。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选赛道”,当下临汾市的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正悄然实现从“土里生”到“精准长”。

项目与品牌:让“深闺”好产品走出去

  发展“特”“优”农业,项目支撑和品牌赋能是关键的一环。
  把分散的农业特色资源集聚起来,向产业链下游发力。以跨县域项目为发展方向,构建项目滚动发展格局,临汾市规划的100个农业“136”项目(“1”即10个标杆项目,“3”即30个重点项目,“6”即60个特色项目)今年已完成投资22.56亿元,88个项目开工建设,如同为“特”“优”农业发展装上强力引擎。
  与此同步,“临汾优选”品牌则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众多优势农产品出山进城的大门。
  进景区、进高校、进赛事开展宣传推介,作为一个涵盖全市众多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临汾优选”目前授权企业已达234家。伴随着“临汾优选,为您而选”的亲民宣传语,“临汾优选”品牌加快飞入千家万户、进入寻常百姓家。今年4月,“临汾优选”作为山西特优农产品代表,亮相“2025丰收中国万里行”展区。在品牌推介环节,临汾市从千年农耕文明到现代智慧农业,全方位展现了临汾孕育的优质农产品矩阵,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临汾实践”。
  成功发布临汾市“尧七味”道地中药材公共品牌;在红果短剧APP上,以临汾农产品为原型的微短剧让人眼前一亮;在北京地铁二号线里,“临汾优选”的主题巡展总是吸引往来乘客的目光。
  在“花”上巧做文章,在“叶”上寻求突破,在“果”上深度挖掘,让连翘产业“翘”起来,安泽县做优做强连翘品牌的信心越来越大。
  从“卖产品”到“卖品牌”,从“含情量”到“含金量”,隰县玉露香梨、大宁宁脆苹果、古县“古树”核桃通过品牌强县项目身价倍增。全市8个县(市、区)的18家农特产企业包装提档升级、统一标识,9家企业的21款包装完成审核、整装待发。截至目前,临汾市绿色有机农产品新认证35个,“圳品”总获证37个。
  过去“提篮小卖”,现在“直播带货”“直播带场”。
  今年上半年,“临汾优选”授权企业销售额达32.54亿元,带动全市农产品线下销售额达86.61亿元。
  随着“临汾优选”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带有“临汾印记”的土特产品焕发新活力,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明星产品”。

融合与智慧:为农业插上“隐形翅膀”

  好原料要想产生好效益,必须通过加工转化实现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临汾农产品加工业的“引擎”同样在加速运转。
  今年1-6月,该市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达 107.2亿元,同比增长9.1%。全市储备国家、省、市龙头企业37家。侯马、大宁农业产业强镇通过部级评估,永和、侯马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有序推进,“种养加”产业链越拉越长。
  “数智”赋能,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让传统农业焕新出发。在市级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创建中,洪洞、吉县、曲沃三县即将验收,隰县、汾西进入收尾阶段,今年新启动的8个市级创建项目正有序推进。在霍州、侯马等12个县(市、区),县级智慧农业示范项目的进度也已过半。
  在“智慧菜谷”模式的引领下,曲沃县的特色蔬菜种植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正悄悄改变着临汾市“看天吃饭”的传统,让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
  发展“特”“优”农业,不仅要有空间视角,更要有时间视角。
  “优势不会自动‘续期’,必须持续发力。”临汾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栗俊昌表示,接下来,临汾将力争推动农业“136”项目年度投资突破60亿元,让“临汾优选”授权企业年度销售额冲刺50亿元,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和智慧农业园区,不断完善带农联农机制、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从田间到餐桌,从品质到品牌,从传统到智慧,全力打造土特产经济的“新风景”“新场景”“新愿景”,临汾市聚焦“特”“优”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农业正迸发向“新”、向“高”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金建强 闫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