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尔聪
张尔聪部分立功勋章。
张尔聪90岁时在云南德宏州委干休所留影。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挖掘抗战老兵事迹,传承红色基因,笔者通过电话联系到远在云南昆明的民兵战斗英雄张尔聪的女儿张爱华女士,经过多次交流,我被张尔聪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
舍生忘死 掩护抗日干部脱险
张尔聪,阳城县芹池镇油坊头村人,生于1914年。1936年秋,22岁的他胸怀报国志向,由牺盟会员、抗日干部刘作禄介绍加入牺盟会组织,投身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不久,受牺盟会组织指派进入主张公道团,并任分队长。在刘作禄的领导下,张尔聪与反共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38年春,张尔聪积极参与了芹池村和羊泉村等村的减租减息运动,激起了以大地主孟光恒为首的反共顽固势力的仇恨。同年10月下旬,以孟光恒为首的地方反共顽固势力在阳城对抗日政府和牺盟会大打出手,制造了反共、反进步事件。张尔聪闻讯赶到区公所驻地刘村后,凭着机智勇敢,趁乱救出抗日县政府干部和五区牺盟特派员张春发,却因此受到当地顽固派的追捕。于是,他连夜离家出走,转移外地,一边当挑脚夫糊口,一边继续从事抗日斗争。
联防作战 打击日伪抢劫活动
1940年春,日寇盘踞阳城县城,并在各交通要道、关隘和各个山头修筑碉堡炮楼,在各个重镇设立据点。3月,民主选举张尔聪为羊泉行政编村武委会主任。
1941年,张尔聪由区委书记林矗和支部书记张友昌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春,八路军太岳支队开辟中条山抗日根据地挺进阳城后,各地建立起民兵武装。张尔聪在羊泉党支部的领导下,发动青年成立起民兵分队,并任分队长,带领民兵打击来犯之敌。
1942年9月、11月,日寇集中500余兵力,先后两次对贾寨、羊泉等村进行大扫荡,抢去羊群、牲畜和粮食,百余名无辜群众死在日寇屠刀之下,大半村子的房屋被毁于一旦。
张尔聪从血的教训中深感要战胜强敌,必须武装自己,进一步加强民兵组织建设,实行联防作战。为此,他根据阳北县委和县武委会的指示,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联络羊泉、贾寨、油坊头三村的民兵骨干,组建起羊泉编村民兵联防队,由他任联防队总指挥。与此同时,三个村又分别组建起骨干民兵队和自卫队。民兵分队和自卫队组织带领群众在生产劳动中,将刀枪等武器架在田地,发现敌情信号立即投入战斗。
1943年3月,200余名日寇从沁水到油坊头村抢粮。张尔聪根据山头发出的敌情信号,迅速布置民兵分散隐蔽,灵活出击,围歼抢粮之敌,活捉伪军7人,缴获步枪15支、土枪8支、大刀7把,保住了万余斤粮食。
在1944年庆祝“八一”建军节大会上,区司令员唐天际宣布授予张尔聪“战斗英雄”称号,并奖励步枪一支,子弹30发,地雷、手榴弹等物品,号召全区民兵向张尔聪学习。
保卫粮库 英勇奋战痛歼伪军
羊泉村南沟的八路军军粮库是日伪军垂涎欲滴袭击的重点目标,日寇曾几次出兵夺取粮库均遭痛击而未能得逞。
1944年3月的一天,驻沁水伪军受日寇指使,妄图袭而抢之。他火速赶到八路军十七团驻南宜村团部请求帮助,团长尤太忠立即派出一个排速配合民兵在南岭头上架起了机枪,打得日伪军四处躲藏。
这次保卫粮库战斗中,民兵们越战越勇,浴血追杀。张尔聪带领的民兵联防队大展威风,以只受伤一人的最小代价获得了重大胜利。不仅保卫了粮库,而且歼敌7人,俘虏8人,并缴获手枪1支、大刀8把,使日伪军在此后闻风丧胆,不敢轻易出发羊泉抢劫。
大摆雷阵 痛击鬼子威震四方
1944年5月,张尔聪抓住太岳四分区集中培训开展地雷战的学习训练良机,到太岳分区驻地陶河村参加了开展地雷运动战技术的正规学习和训练。回村后,他立即组织民兵和自卫队进行集中传授和训练,并发动全民上阵,大造石雷,并运用石雷战,重创日伪军。
1944年秋收后,张尔聪得到日伪军准备大扫荡的情报后,立即组织民兵和自卫队在各处布雷。当被炸得如惊弓之鸟的日伪军抱头鼠窜时,张尔聪带领民兵在后面追杀,日寇死伤惨重。
1945年春节前夕,为了让群众安全过年,张尔聪在油坊头村召开民兵和自卫队会议。除夕前的两个晚上,张尔聪带领民兵肩扛石雷和枪支,分头在敌人碉堡周围不时袭扰,使日伪军无有宁日,致使日伪军未敢趁过年之际出发扫荡,使群众安安稳稳度过了这一年的新春佳节。
勇闯虎穴 缉拿惩戒日伪汉奸
在严酷的反“扫荡”斗争中,张尔聪深感日伪汉奸是根据地的心腹大患,不除之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会随时受到严重威胁。为此,他在组织民兵联防抗敌的同时,挑选了30余名精干民兵,组成小分队,常常突装日伪村公所,缉拿惩戒日伪人员。
此后,张尔聪带领联防民兵愈战愈强,不断地沉重打击来犯的日伪军,使羊泉地区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1945年,他又带领民兵参加了解放阳城的战斗,立下了战功。
奔赴新征 戎马解放战争前线
1945年8月,张尔聪在阳城县武委会主任李梦华、军事部长蒲德超和政工部长胡锡江率领下,带领羊泉野战民兵排出征河南济源、孟县,配合太岳四分区主力部队,追歼伪军张伯华部,解放济源、孟县。
30日夜,济源守敌在我军强大攻势下弃城而逃,我军奋起追击,直捣孟县城。张尔聪野战排奉命协同王毓秀、卢燯率领的野战民兵英勇奋战,配合我军主力部队解放了孟县。
1946年1月,国民党中央军违背国共两党双方达成的停战协议,向解放区进犯。张伯华卷土重来,进犯孟县。张尔聪率民兵排随李梦华、胡锡江再度远征孟县,在孟县坡头岭同张伯华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
14日,张尔聪率领民兵从济源县城出发,行进到一个区公所驻地时,遇上敌人开枪阻截。他派一个尖兵班冲上山头,分兵压击阻敌,掩护大部队冲过封锁线继续前进。开进到大石凹后,我民兵安营扎寨。
15日,根据侦察到的敌情,张伯华部拥有500余兵力,且有大炮、机枪、步枪精良装备,同时阵地居高牢固,因此,只能夜袭和智取。经过分析研究,决定当晚8时攻打敌人主阵地。
王毓秀指挥机枪掩护,张尔聪亲率突击排往山上冲。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张尔聪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终使突击排三个班分别击退了敌人,占领了三个山头。当冲杀上第四个山头高地时,突击排全部进入了敌人的战壕沟里。王毓秀带领的机枪手跟着冲上高地,架起机枪继续掩护突击排前进。战斗持续两个多小时,一直到这天晚上。由于敌我悬殊,加之天黑,当能恍惚看见敌人冲上来时,已是双方快贴身了。
张尔聪来不及多加考虑,当敌人冲上来时,他一声令下“打!”接着,排子枪、手榴弹一齐向敌开火,压住来敌。为了避免伤亡,张尔聪率领民兵立即撤退下山。
张尔聪带着一个班撤下三个山头后,碰上李梦华领着十来个民兵准备上山。张尔聪对李梦华说:“我们可能被包围了。”李梦华说:“背后山上有卢燯率领的九连可以接应。”他叫司号员吹联络号。哪知,背后山上的号声响起后,目标暴露了,吸引了敌人的机枪、大炮纷纷向我民兵阵地猛轰过来。张尔聪和民兵们被包围之势已确定无疑了。
张尔聪和李梦华共同商定从崖下突出包围圈。在崖下的民兵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左拼右杀,一鼓作气摧毁了敌人的老巢,打垮了张伯华匪军主力。
这次战斗后,各路民兵先后回到大石凹营地休整,召开了总结会议。胜利返阳后,太岳军区四分区召开了庆功表彰大会,奖励了出征的有功指战员,奖给战斗英雄张尔聪两支步枪。
1945年,张尔聪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参加过保卫黄河口战斗、渡江战役、淮海战役,荣立一二三等功和特等功。
张尔聪由一名普通的民兵到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利用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和出色的智慧,多次成功狙击敌人,给日伪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贡献着力量。
1949年,张尔聪转业到地方工作。2007年12月7日,他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去世。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张尔聪矢志不渝,勇赴国难,浴血奋战,保卫家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民兵英雄张尔聪的事迹在阳城老区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记。他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后人。
张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