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农民报

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在平鲁区举办中期观摩交流会

日期:08-12
字号:
版面:第4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张美丽)8月7日-8日,山西省现代农业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在平鲁区举办中期观摩交流暨培训会议。会议期间,30余位岗位专家分别向体系首席专家柳青山研究员汇报了各自岗位任务的进展情况;与会人员观摩了体系在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创建的全产业链项目基地;会后,体系多名科研人员在平鲁区进行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来自朔州多个区县的200余名种植户、企业负责人、合作社负责人等参加了培训。
  “我们公司自2019年起与省杂粮体系在平鲁区基地开展荞麦育种、栽培技术合作对接,在省体系和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全产业链科技助力下,企业不仅在荞麦良种繁育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产量由原来的每亩180斤增加到220斤,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企业这两年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独立研发和生产荞麦全系列产品的能力,所生产的荞麦煎饼、荞麦面、荞麦醋、荞麦枕等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穆智说。
  “项目通过6代提纯复壮,逐渐恢复红山荞麦地标农产品原有资源优势;通过努力达成合作意向进行荞麦新品系培育,有望联合培育适宜当地种植的荞麦新品种;通过播种机械的改良、无人机辅助授粉手段的应用,有效降低播种成本、提高播种效率、提高荞麦单产;同时联合开发了观赏荞麦品种,应用于美丽乡村景观的打造。”项目负责人陈稳良研究员介绍说。
  据介绍,我省主要杂粮有豆、麦、粟、薯、禾5大类20余种,杂粮作物面积和产量均排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播种面积1400万亩左右,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0%-40%,约占全国杂粮播种面积约10%,总产量约240万吨,占全省粮食产量的20%左右,占全国杂粮总产量的15%左右。
  “体系近年来主要在五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开展杂粮产业和技术需求信息收集、调查和研判,为科技创新找准突破口,对杂粮产业市场风险、重大灾情和突发性事件提出技术建议和应对措施,做好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的信息员和参谋官;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两大任务,围绕‘两山一区’制约杂粮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凝练科技创新任务,组织技术攻关,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做到不与主粮争好地、下等农田占上风、贫困地区显亮点;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加快杂粮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形成区域性农业经济增长新亮点。通过杂粮科研新成果的转化利用,形成杂粮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值、产业增效。加强和杂粮加工企业合作,联合创建杂粮原粮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打造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和区域知名品牌;注重现代农民技术培训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养。培养杂粮产业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市场开拓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加强体系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培养一支‘一懂两爱三过硬’的队伍。”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大(省农科院)柳青山研究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