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婷
当下,媒体深度融合已成为主流媒体变革与发展的核心议题,始终吸引着业界的广泛关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必须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特别是随着媒体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经历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诞生,对传统党报记者原有的思维模式、工作方法等带来冲击与挑战,也对其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报记者来说,如何破解“本领恐慌”,实现借智赋能、成功转型,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成为变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媒体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党报作为重要的舆论阵地,必须跟上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脚步。在党报改革过程中,党报记者的素质能力对党报的竞争力和改革发展前景有着关键影响。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党报记者必须加强自我转型,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力争成为党报发展的中流砥柱,不断扩大党报的受众群体,从而促进党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党报记者转型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党报记者的工作环境、工作技术要求、工作流程都发生了一定变化,记者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知识能力水平,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获得新闻信息,并予以深入分析,同时运用多种载体进行报道,才能充分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其次,党报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职业操守,巩固党报这一舆论主阵地,向广大群众解读党的政策以及发生在各个领域的新闻事件,从而增强党报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第三,党报记者需要通过转型来适应媒体融合时代,不断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拓宽新闻报道领域,致力于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以提高受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促使党报的受众群体数量持续增长,最终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媒体融合背景下,党报记者应该具备多种基本能力,这是其适应新时代、新业态、新模式的必要前提。一是多媒体报道能力,即视频拍摄、剪辑等能力,要求党报记者能够熟练运用各类多媒体设备和工具进行现场采访和后期剪辑,并将成果发布在相应的媒体平台上,为受众呈现更加生动、直观的新闻内容;二是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党报记者要学会运用计算机和大数据将获取的新闻信息进行在线整合、处理和分析;三是社交媒体运营能力,党报记者需要了解社交媒体的特点,能够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传递信息,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效果;四是创新能力,党报记者要以独特的视角报道新闻事件,加强先进技术在新闻采编和报道环节的应用,勇于尝试新的报道形式,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党报记者转型,首先是观念转型。党报记者要树立全局全面、需求导向、互补共进等观念。所谓全局全面,就是立足全局角度看待问题,强化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将最新的政策、法规、制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当好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传声筒;要摆脱供给导向思维,充分认识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受众信息需求对于新闻采访、编辑、报道的导向性作用,更新工作理念,深入人民群众之中,收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新闻信息,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报道,展现党报的亲和力,赢得大众认可;要清醒认识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的冲击,主动向新媒体学习,从新媒体产品的表现形式倒推产品研发思路,将新技术应用到新闻信息采编之中,让党报发布的新闻更加接地气,传播效果更好。
党报记者转型,其次是能力提升。党报记者要不断提升多媒体报道、数据信息分析处理、社交媒体运营、创新等能力。在工作中灵活应用多媒体设备和工具进行拍摄、剪辑、排版等,积累实践经验,不断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满足媒体融合时代多媒体报道需求。提升数据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能够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设备录制音频和视频,后期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进行编辑、传输、存储,能够利用数字化平台实施新闻信息的高速传播,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提升社交媒体运营能力,加强新闻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互动。同时,深入行业领域观察,撰写可行性较高的研究成果,展现出新闻事件与受众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牢牢吸引受众的眼球,强化新闻传播效果。党报记者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坚持守正和创新两条生命线,既要广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又要将内容、体裁、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落到实处,推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党报风格的新媒体产品。
最后,党报记者转型还要善用融媒体思维。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党报记者要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通过精心打磨新闻素材,制作出精良的新闻产品;注重短视频拍摄,提升视频新闻传播覆盖面;运用移动互联网,实现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元素的有机融合,构建新媒体产品矩阵,增强新闻产品的互动性和新闻传播成效。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今日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应站在时代潮头,勇于自我革命,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与时代共振,与人民同心,一路砥砺前行。(作者单位:山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