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农机手正在收割成熟的玉米。本报记者张文华摄
金风送爽,沃野流金。在山西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曲沃,连片的玉米田褪去青涩、裹满金黄,特别是在紫金山下的白水、景明等20多个村庄,广袤的玉米田一眼望不到边际,轻风拂过,田间绿波荡漾,充满生机与活力。
此时此刻,曲沃县开启“金秋大忙模式”。记者看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轰鸣穿梭,农户们紧随其后捡拾零散籽粒,三轮车、运输车满载着饱满的玉米棒在乡间小道往来不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大家全力以赴抢抓晴好天气,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颗粒归仓。
2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忙碌,轰鸣声从一村传到另一村,成为金秋时节最动人的“丰收乐章”;乡间小道上,拉运玉米的三轮车、转运青贮饲料的汽车往来穿梭,将丰收的果实源源不断地运往储存点,呈现一幅生动的“秋粮丰收图”。
营里村女农机手李海棠介绍:“自9月初投入收割工作以来,我每天天不亮就下地,直到傍晚才收工,起早贪黑连轴转,最多一天能完成30亩玉米地的收割任务。”
另外,免费收割、售粮变现、青贮畅销,成为曲沃县今秋玉米收割的一大亮点。
在北董乡,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农机手们推出“免费收割”服务:为种植户收割玉米分文不取,仅将收割过程中产生的青贮原料作为回报。这一模式既大幅降低了农户的收割成本,又为农机手拓宽了收益渠道,同时还显著加快了秋粮收割进度,实现了“农户省心、农机手增收”的双赢目标。
常年活跃于农村经济领域的西闫村“80后”农民经纪人常旭,近段时间不断收集、整合市场供需信息,为农民的农产品精准匹配买家,从根源上减少滞销风险。今年秋收前,他提前筹备500万元资金,在田间地头设立“临时收粮点”,直接上门收购农户玉米。目前已收购1500余吨,且全部以现金支付。
同样身为农民经纪人的贾永庆预料到,受大旱天气影响,青贮饲料场对饲料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就以每吨100元的合理价格收购青贮饲料。目前已收购3000余吨,并全部销往翼城、吉县、蒲县等周边县市的养殖场,帮助农户将“闲置青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缓解了周边地区养殖饲料短缺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据了解,从6月开始,曲沃县遭遇持续高温天气,有效降雨偏少,给秋粮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不利天气,该县水利局充分发挥灌区的“水保障”作用,有效缓解了旱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则聚焦“田间管理”,强化玉米生长全周期呵护;农业技术部门统筹运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从源头压低虫源基数。该县通过一系列措施,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张文华 通讯员王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