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晚报

晋祠宾馆第一党支部书写“四强”党支部答卷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09版:机关党建·亮点       上一篇    下一篇

  • 晋祠宾馆武美艺技能大师工作室赋能餐饮服务提升。

  • 一面面锦旗,是顾客对晋祠宾馆的认可。

  •   在太原晋祠博物馆旁,山西晋祠宾馆这座承载着三晋文化底蕴的政务接待窗口单位,近年来因基层党建的“红色引擎”焕发新活力。晋祠宾馆第一党支部以“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为标杆,将党建工作与政务服务、文化传承、民生保障深度融合,不仅获评第一批省直机关“四强”党支部,更用一个个鲜活事例,书写了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生动答卷。
      政治铸魂:理论学习“活”起来,服务现场变“课堂”
      “‘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咱们守着晋祠这方文化宝地,就得把‘党建+文化’的文章做深做实!”在晋祠宾馆园中园碑廊内,第一党支部书记武美艺正带领党员开展“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指尖划过复刻的晋祠彩塑纹样,耳畔是古建修复专家的现场讲解,关于“如何让晋文化融入政务服务”的讨论热烈展开——这样的学习场景,在该支部已成常态。
      作为服务省委、省政府重要政务接待的“窗口”,第一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支部会议“必修课”;创新“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主题实践”三维学习模式,让理论学习“沾泥土、带露珠”。开展专题研讨时,党员们结合客房服务流程优化、餐饮保障细节改进等岗位实际谈思路、定举措;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重走总书记考察路”活动,在小楼区重温入党誓词,将理论学习从“会议室”延伸到“服务现场”,让党员在文化浸润中筑牢政治忠诚。
      2024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政策进班组”宣讲,党员骨干分头走进市场营销部、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将“国之大者”与宾馆“保障政务、服务民生”的职责结合,梳理出“提升政务接待响应速度”“优化非遗文化体验项目”等8项重点任务清单,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实效。当年,支部牵头完成的“政务接待流程标准化”项目,使重要任务保障效率提升30%,曾有宾客在反馈表上写道:“晋祠宾馆的服务,把‘政治标准’变成了‘贴心细节’。”
      班子领航:“五人核心”带队伍,青年成长有“导师”
      “以前总觉得党建是‘软任务’,直到支部班子带着我们搞‘结对帮带’,才明白党建能实实在在帮我们成长!”青年员工刘姝,如今已是宾馆客房部的业务骨干,而这之前,她还是个对政务接待流程一知半解的“新手”。改变源于第一党支部构建的“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青年委员”五人核心班子,以及他们创新推出的“一对一”青年培养机制。
      支部班子深知,强支部必先强班子。五名委员各负其责又协同联动:组织委员规范“三会一课”流程,确保每月1次主题党日“有主题、有讨论、有成果”;宣传委员打造“晋祠宾馆党建文化墙”,将党员服务标兵事迹、文化传承案例上墙展示,让党建阵地成为“无声的老师”;纪检委员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日常监督,在婚宴接待、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前置提醒,近三年未发生一起作风问题;青年委员则为每位青年员工定制“成长档案”,小到“政务接待礼仪细节”,大到“职业发展规划”,都一一记录、跟踪指导。
      在班子的带动下,支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3名优秀青年员工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2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在行业服务技能大赛中,支部推荐的4名选手全部获奖,通过他们研发的系列菜品,不仅成为政务接待中的文化亮点,更推动宾馆特色餐饮收入同比增长,真正实现了“以赛促学、以学促干、以干创效”的良性循环。
      在“结对帮带”的过程中,晋祠宾馆武美艺大师工作室以“党员先锋岗”为牵引,组建“党建+技能攻坚”团队,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技能提升同部署、同推进——通过“晨会微党课+技能实操课”双课堂模式,在传授茶艺冲泡技艺、创意摆台技巧时,同步融入“工匠精神就是新时代奋斗精神”“技能报国”等理念,引导团队成员深刻领悟“技为所用、功为党铸”的价值内涵。针对酒店服务中的难点问题,党员骨干带头开展“服务提质攻关”,研发“晋文化主题摆台”“政务接待茶艺礼仪规范”等成果,其中“创意摆台”在行业服务技能竞赛中斩获成绩,成为政务接待“文化名片”,充分彰显党建引领下的技能创新实力。
      武美艺大师工作室紧扣“推优入党、育技育人”双目标,建立“党员大师带徒”机制,武美艺作为党员技术带头人,牵头制定“师徒结对”培养计划,既传授精湛技艺,更注重思想引导,定期与青年学员谈心谈话,讲解党员技能标兵的先进事迹,鼓励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真正实现“培养一名技能人才、带动一个团队进步、输送一批党建后备力量”。通过党建与技能传承的深度融合,工作室不仅为宾馆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技能尖兵”,更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建引领促发展、匠心传承显担当”的使命,为酒店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党建+匠心”的实践经验。
      党员冲锋:“三个先锋”亮身份,服务一线显担当
      “王经理,您的脚还肿着,怎么又来盯接待了?”在一次重要会议保障现场,看到党员王焕焕一瘸一拐地检查客房细节,同事既心疼又敬佩。作为拥有“金钥匙”认证的服务专家,王焕焕的口袋里总装着两样东西:印着“服务清单”的小本子,和针对宾客的“特殊需求记录表”。那次接待时,她不慎扭伤脚踝,却坚持连续16小时在岗,从“某代表对荞麦过敏”的饮食调整,到“夜间办公需要额外台灯”的细节安排,都一一落实到位。会议结束后,那位对荞麦过敏的代表特意找到她:“你的小本子记着我的需求,这份用心比什么都珍贵。”在第一党支部里,像王焕焕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
      支部聚焦“党员队伍强”,着力打造“三个先锋”队伍。
      首先是接待服务“排头兵”。以王焕焕为代表的党员骨干,在重要政务、商务接待中主动承担重要角色,近三年累计完成67批次高规格接待,实现“零差错、零事故”,收到多家单位的表扬信;
      其次是行业技能“领头雁”。党员侯杰带领餐饮团队深耕“晋味美食”创新,为还原晋商宴席的“古味”,他带着团队查《山西饮食志》,跑老作坊学传统工艺,研发的“晋味宴席创意设计”不仅成为网红产品,更在行业服务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成为政务接待“特色名片”。
      还有公益服务“先行者”。党员刘海平多年坚持无偿献血超5000毫升,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作为山西蓝天救援队队员,他的手机里存着17个救援群,2023年“11· 21”太阳高速事故救援后,被困司机发来的“谢谢您把外套给我女儿穿”的短信,他一直没删。休假时,他还走进社区、学校累计开展12场急救培训,用“岗位之外的坚守”诠释党员担当。
      2023年冬季,太原遭遇极端寒潮,宾馆部分客房暖气管道出现故障。支部党员组成“应急抢修队”,冒着-15℃的严寒爬梯子、查管道,党员电工张师傅甚至徒手疏通冻堵的阀门,手指冻得发紫仍坚持作业,最终用3小时恢复全部供暖,确保住店宾客温暖过冬。
      融合赋能:党建红助推文旅提升,体贴服务温暖人心
      “没想到在晋祠宾馆就能体验非遗剪纸,还能带走印着晋祠图案的文创书签,这趟太原之行太有意义了!”来自上海的研学团队师生,对晋祠宾馆的“党建+文化”服务赞不绝口。这是第一党支部推动“作用发挥强”的创新实践——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文旅融合、服务升级”的动能。
      支部牵头实施文化赋能,通过支部的努力,开展了“晋祠文化体验区”,党员志愿者定期为宾客讲解晋祠历史、演示非遗手作、表演传统曲艺,开发的“晋祠文创”“文化图书”售卖点,全年销售额有所增长,其中晋祠彩塑冰箱贴、古建主题书签等文创产品,因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深受政务宾客、研学团队及景区游客青睐,有效拓宽了宾馆营收渠道,让晋文化通过消费场景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
      服务提质工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支部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党员业务骨干组建攻关小组,针对“入住流程繁琐”“特殊需求响应慢”等问题,推出“一站式前台”“管家式服务”,专属党员管家会主动询问需求,从“配备婴儿床”到“山西旅游攻略推荐”,全程贴心对接,使宾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民生保障工程是最温暖人心的贴心工程。支部结合晋祠景区客流特点,在旅游旺季开设“党员服务岗”,为游客提供行李寄存、旅游咨询、应急药品等服务,去年国庆期间,党员志愿者帮一位老太太找回遗失的降压药,后来老太太特意从老家寄来一箱核桃,里面的纸条写道“你们比孩子还贴心”。
      尤其在2024年“青年博士太原行”活动保障中,支部党员全程参与方案设计,不仅提供优质住宿餐饮服务,还精心安排“晋祠研学+非遗体验”环节,让博士们在交流之余感受三晋文化魅力,活动结束后,主办方特意致函称赞:“晋祠宾馆的服务,既有政务保障的专业度,又有文化传承的温度。”
      如今,走进山西晋祠宾馆,党建文化墙与晋祠古建元素相映成趣,党员示范岗的小红旗在服务一线醒目飘扬。第一党支部书记表示,将继续以“四强”建设为牵引,把党建工作更深融入政务保障、文化传承、民生服务全过程,让“党建红”点亮每一个服务细节,让“文化魂”筑牢宾馆高质量发展根基,为山西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贡献更多基层党建力量。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贾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