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晚报

当生命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13版:山河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   在重庆垫江县三河口村的一个普通坝子里,9月16日傍晚渐渐聚集起了90多位村民。白色幕布挂起,投影仪准备就绪,桌椅板凳摆开,一场特殊的露天电影即将开始。这场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位22岁的女孩胡心瑶,她身患ANCA血管炎已8年,历经数十次病危。这场坝坝宴和电影,是她对乡亲们的感谢,也是她为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后,年迈父母的一份托付。
      更感人的是,胡心瑶决定完成已经去世的前男友肖先生的遗愿,用他留下来的5万元建一个病友之家。她在重庆找到了一套270平方米的房子,年租金仅5500元,远低于当地市场价。这里被命名为“鹿灵瑶病友之家”,计划于2025年10月底正式开放,将为病友们提供多项专业服务:每周有医生进行健康科普讲座,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免费心理辅导,同时还设有休闲娱乐区域供病友交流使用。山西晚报·山河+记者用一周时间,对胡心瑶进行片段式采访,尽量每次不多占用她的休息调养时间,病重的胡心瑶在接受山西晚报·山河+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话很慢,但说出的每个字都仿佛传递着力量。
      宴请全村看电影,哽咽嘱托:我走后,请替我关照父母
      22岁的胡心瑶,从14岁开始就与病魔抗争。2018年,她被确诊罕见病ANCA血管炎,后发展成肾衰竭,频繁往返医院,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频发,仅2025年就收到了十几张病危通知书。这些年,她一直依靠激素药维持生命。
      前些日子,胡心瑶刚从华西医院检查回来。医生告诉她,并发症已经很多,也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虽然建议她去治疗罕见病更专业的医院,但每月数万元的医疗费让她望而却步。“自从生病后,村里的父老乡亲对我都格外关心。”胡心瑶说,这就是她举办这场活动的初衷。
      当晚播放的是《建国大业》,村民们很久没看过露天电影了,大家都很尽兴。放映团队得知胡心瑶的故事后,深受感动,还特意给了优惠价。
      胡心瑶对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说,原本预计只有40人会来,没想到最终来了90多人。这次活动总共花费5000多元,有朋友劝她把钱省下治病,但她觉得“这是对我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就做了”。
      站在电影幕布前,胡心瑶的声音有些哽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照顾,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心一下我的父母,对不起。”话音刚落,有叔叔阿姨掏出钱塞给她,但都被她婉拒了。
      前男友26岁去世将全部积蓄留给她
      在胡心瑶心中,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建一个病友之家。今年年初,她陆续收到一位“好心大哥”的转账,累计6万多元。直到今年8月31日,她收到一封来自前男友肖先生的遗书和5万元转账时,才恍然大悟:“好心大哥”就是肖先生。
      此时,肖先生已因急性重症胰腺炎抢救无效离世,年仅26岁。他在遗书中写道:“这两年上班我攒了5万元,我知道建一个病友之家是你一直放在心上的梦想,我想把这笔钱都资助给你。”
      两人的故事始于2024年1月,是通过肖先生伯伯介绍认识的。肖先生是从内蒙古来重庆工作的年轻辅警,在明知胡心瑶患有肾衰竭,并且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的情况下,仍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个坚强的女孩。
      恋情发展迅速,2024年3月28日,相识不到两个月,肖先生第一次向她求婚,但被胡心瑶以“还没有考虑好要不要进入婚姻,病情也不稳定”为由拒绝。4月,当肖先生第二次求婚时,胡心瑶的病情已急剧恶化——肌酐值上升到400多,医生告诉她很快就会走向尿毒症。
      为了不拖累男友,胡心瑶选择了分手。尽管如此,肖先生仍然在每个节日和她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
      胡心瑶从肖先生一个朋友处得知,自从得知胡心瑶肾衰竭和心力衰竭变严重后,肖先生还偷偷出去做兼职,每个月给她转钱。”为了避免胡心瑶拒绝,肖先生专门注册了新账号,以爱心网友的身份帮助她。
      但后来得知“好心大哥”就是肖先生时,胡心瑶先感到震惊,而后声泪俱下:“那个人帮我度过了很多困难,我一直没想到是他,我原本还打算把筹建‘病友之家’的好消息告诉他。”
      遗书中,肖先生还提到了胡心瑶穿婚纱的视频:“谢谢仓也博主,是他让我看到了你穿婚纱的视频。画面里的你那么美,我看着看着就泪流满面。其实那天我特别想去现场,亲口给你送祝福,还好,他帮我留住了你的最好模样。以前我从来不用抖音,为了看那个视频,我专门下载了软件,偷偷跟你说,那个视频我看了不下50次。”
      原来,今年8月,在上海瑞金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胡心瑶在旅游博主“仓也”的帮助下,完成了一场没有新郎的婚礼。她身着洁白婚纱,郑重地嫁给了自己。
      这场特殊仪式,是她与8年病痛抗争途中给予自己最珍贵的鼓励,也是对生命最倔强的告白。胡心瑶的一句话给山西晚报·山河+记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说:“当我穿上婚纱时,我没有笑容。可走到婚礼现场那一刻,我却忍不住感动得哭了。那一天,我嫁给了自己,也在心里重新坚定了‘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念。”
      肖先生的遗体在四川成都火化,那天胡心瑶捧着一束菊花,去见了他最后一面。收到转账后,她第一时间联系了肖先生远在内蒙古的父母,希望将钱归还,但肖先生的父母表示:“既然他做了决定,我们就尊重他。”
      “他是独生子,父母都在内蒙古。当我拿到这笔钱的时候,我已经把他的父母当成我的父母。只要我在一天,就会尽己所能照顾他们。”胡心瑶说。
      扛过“10天5张病危通知书”重庆女孩胡心瑶“嫁给了自己”
      胡心瑶的“抗病之路”始于2017年。14岁的她被确诊患上血管炎,从此便和家人踏上了漫长又艰辛的求医路。随着时间推移,病情不断加重,从最初的肾炎逐渐发展为血管炎、肾衰竭晚期、心力衰竭。8年里,她成了医院的“老病号”,更历经了数十次病危。
      2020年3月,她因消化道出血第一次收到病危通知书;2021年3月肺部感染引发“白肺”,在ICU里挣扎了7天;今年6月,22岁生日当天,胡心瑶再次收到病危通知书,这是她10天内收到的第5张病危通知书。她独自在通知书上签下名字,治疗结束后,依旧独自回到位于九龙坡区的出租屋里。
      即便如此,她从未想过放弃。8年求医,高昂的医疗费是绕不开的难题。胡心瑶曾计算,从确诊到现在,总医疗花销已达137万元。其中,父母的积蓄有25万元,各地医生借款十几万元,社会捐款几万元,而剩下的约70万元,全是她一分一厘挣来的。在她看来,“挣钱就是在挣命”。
      16岁初中毕业时,已患病两年的她便主动扛起生计,踏上打工治病的路。从服务员到工厂女工,从职员到医药销售,哪怕病重被公司开除,也没停下脚步。她同时做起摆地摊、写作、心理咨询3份工作。“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做3份工,还要频繁跑医院。父母年迈身体不好,大部分事都得自己扛。”胡心瑶的话语里,满是超越年龄的坚韧。
      在与病痛抗争中,胡心瑶意外找到了心灵的“避风港”——写作。她开始写日记、写随笔,从手写慢慢过渡到用手机记录。治疗间隙,每天都会抽出一两个小时静心写作。在上海瑞金医院治疗时,她在朋友圈写下感悟:“这里的时间走得格外快又格外慢,快到来不及记录每一声叹息,慢到能数清输液管里每一滴药液的坠落。”
      对她而言,写作是对抗遗忘的仪式,更是支撑生命的重要支点。她把自己的故事写成“盔甲”,既保护自己,也鼓舞更多病友。
      2024年,胡心瑶给自己定下了更大的目标:写一本自传。为此,她起了笔名“鹿灵瑶”。“胡心瑶”是承受苦难的现实身份,而“鹿灵瑶”是她为自己创造的精神符号,代表着像小鹿一样灵活奔跑、没有烦恼的美好向往。目前,自传已完成6万字,记录了她从14岁到20岁的经历,她希望能在2025年底顺利完成。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看到这样一位可爱的女孩,从险些轻生到坚强求生,从接受帮助到帮助他人,胡心瑶用她22年不平凡的生命历程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爱。截至目前,已经有40多位病友报名参加。胡心瑶说:“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更多人,我们只是得了一场病,不是世界末日。”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梁成虎


      链新闻
      国内的一些“病友之家”

      “病友之家”通常指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的互助交流平台,旨在提供疾病信息、心理支持及资源对接服务。以下是国内一些病患自己组建的“病友之家”:
      “老K之家”
      潘龙飞是一名卡尔曼综合征患者,同时也是罕见病公益人。他于2012年发起成立病友互助公益组织“老K之家”,致力于为同病症患者提供支持。自2014年起,他每年在不同地区开展“罕行中国”徒步活动,以提升公众对卡尔曼综合征的认知。2014年,针对治疗药物停产问题,他发起“我是老K,我需要性激素HCG”倡导行动,呼吁保障患者用药需求。潘龙飞还通过参与国际罕见病日等活动,推动社会消除对罕见病患者的偏见,帮助患者接纳自我并改善生活质量。
      “渐愈互助之家”
      蔡磊出生于1978年5月,曾就职京东集团。2019年,他不幸确诊渐冻症,然而这种罕见病目前无药可医。
      确诊渐冻症后,坚强的蔡磊搭建起“渐愈互助之家”患者医疗大数据科研平台,至今已链接上万名患者。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第一个渐冻症病理科研基因样本库得以建立,这一成果为基因层面病因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
      “西北肝病患者之家”
      2010年6月12日,来自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12个肝病患者通过互联网创建西北肝病患者之家,致力于宣传科学治疗肝病,普及肝病知识,倡导全社会参与反“肝病歧视”,给所有肝病患者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西北肝病患者之家”为病友间搭建起一个相互交流的联谊平台,分享康复保健的有益经验。同时,免费发放最新肝病防治资料,提供科学、实用的促进肝病防治康复和肝健康的咨询、信息和正确指导,提高病友自我保健意识。
      “淋巴瘤之家”
      “淋巴瘤之家”成立于2011年,平台由霍奇金淋巴瘤康复患者顾洪飞联合430名患者及家属共同创建。自成立以来持续开展公益活动,如2025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公益活动,联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构建医患互动平台。通过《专家说》栏目、儿童淋巴瘤护航计划等项目,联合张永红、朱军等权威专家推动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梁成虎

      1.胡心瑶特殊的婚礼仪式现场。
      
    2.胡心瑶的婚纱照。
      
    3.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胡心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