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十二载育工匠 产教融合谱新篇
日期:09-29
2025年9月,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技术产业学院迎来成立十二周年,同步完成十年育人周期。2013年,学院与中兴通讯共建“中兴NC学院”,开启产教融合育人探索;2022年整合华为、中兴、华晟经世等龙头企业资源,委托深圳清大协力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升级为“数字技术产业学院”。十二年来,这所植根三晋大地的产教融合实体,以坚守与创新为笔,勾勒出“实战平台筑基、深度参与闭环、范式创新赋能”的核心路径,形成了现场工程师培养标杆模式。
实战平台迭代升级:从“校中厂”到产业集群服务基地的跨越
实践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生命线,高质量的实训平台则是实践育人的核心支撑。2013年我国通信产业加速升级之际,中兴通讯投入价值逾600万元的现网通信设备,与学院共建“中兴NC学院”。该平台采用运营商现网在用设备,涵盖基站、传输网、核心网等全系统,打造真实生产环境,实现“校中厂”实体化运行。学生在校即可掌握标准化操作流程,打破“黑板上画基站、PPT里讲运维”的传统模式。平台累计支撑超2000名学生完成通信设备认知与基础操作实训,85%的学生由此建立职业认同。
随着5G商用加速,产业对现场工程师要求从“会操作”向“能攻坚”转变。2022年,学院秉持“产业升级驱动教育升级”的理念,整合企业资源,投入超1000万元建成“现代通信技术产业集群实战平台”。平台以5G为核心,覆盖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网全产业链,集成网络切片、NB-IoT等前沿模块,支持从单站开通到复杂网络优化的全流程实训,全面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承办省级技能竞赛20余次,支撑学生参与真实企业项目37项,解决工程技术问题逾200个。历经十二年深耕,学院不仅实现了实战平台迭代升级,还建成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实训基地、大数据科技创新中心、华为5G+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基地、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首批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等数十个省级示范平台,成为山西省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现场工程师实训高地,形成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全程深度参与:“四共三入”驱动产教融合闭环构建
破解产教“合而不深”的关键,在于构建校企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的协同机制。数字技术产业学院联合政、行、企、校,创新提出“四共三入”模式——标准共研、课程共建、人才共育、就业共担,实现企业资源“入标准、入课程、入教学”,系统性嵌入现场工程师培养全链条,打造“需求—培养—就业”闭环生态。
标准共研:动态对接行业认证的“指挥棒”
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规格必须以行业标准为基准。学校联合行、企技术专家成立“标准对接委员会”,建立“行业认证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考核标准”的动态映射机制。将华为HCIE、中兴ZTE等行业认证融入教学标准,并拆解为“基础层(1+X证书)、进阶层(企业专项认证)、高阶层(行业高级认证)”三个层级,对应“认岗、跟岗、顶岗”阶段能力要求,以认证通过率和企业反馈反向倒逼教学改革。校企双方每学年共修订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以来累计调整课程模块135个,更新教学项目65项,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匹配度提升至92%。
课程共建:紧贴现场任务的“内容池”
学院组建由企业工程师、高校教师、职教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以真实工程任务为载体开发课程与教材。开发《5G基站调试与维护》《5G网规划与优化》等12门核心课,内容均来自企业一线项目案例;编写6部活页式教材;“网络部署五步骤”、“运维排障七定位”等实用工具被学生称为“现场工作宝典”;开发含3D设备拆解、故障模拟、远程运维等虚拟仿真资源库,弥补实体设备实训不足。
人才共育:工程师驻校授课的“实战化”
学院建立“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制度”,每年选派5-10名华为、中兴一线资深工程师(5年以上现场经验)驻校,形成“工程师主导实践、教师负责理论”的双师模式。工程师将现场工作场景搬进课堂,如宏站部署实现5G基站广域部署、搭建迷你FTTR“光接入网”;带领学生承接企业真实项目,2019年完成的“太原市阳曲县智慧农业园区5G网络优化”项目获得企业高度认可;建立“工程师-教师—学生”一对一帮扶机制,通过“复盘+回放+实操”强化训练,助学生形成标准化操作习惯和工程思维模式。
就业共担:高质量对口就业的“保障网”
学院构建“校内选拔-企业实习-正式录用”的就业直通车。与20余家企业签订“实习就业一体化协议”定向培养;在“智慧学习工场”建立毕业生跟踪数据库,近十年毕业生平均起薪较同类专业高18%,对口就业率达91%,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开设《职业素养》课,举办“5G新技术沙龙”、“面试技巧十件套”,35%的毕业生3年内晋升为技术主管,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成果丰硕,标杆引领:打造新时代现场工程师培养高地
以培育高素质现场工程师为核心目标,团队依托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契机,构建起“教、学、练、赛、证”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深耕十二载,育人成果丰硕且示范效应凸显。在课程与资源支撑上,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及金课2门、院级3门,打造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出版省规教材2部、校本教材5部,为现场工程师所需的技术知识与岗位能力培养提供优质内容载体,其中3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彰显教学改革的高质量。在实践与竞赛赋能上,以技能竞赛为实战练兵场,学生斩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余项,省级一等奖30项、二等奖50余项,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银奖2项、铜奖4项,教师亦以赛促教获教学能力大赛国家三等奖,省级技能竞赛10项,形成师生同频提升的良好氛围。在能力与认证保障上,专业群学生职业技能证书合格率超98%,位居全国前列,实现“毕业即持证、上岗即胜任”的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同时,团队依托5项国家级、13项省级科研项目,发表SCI 5篇、EI 1篇、中文核心8篇,获6项专利软著,开发2项国际职业标准,开展8项企业技术服务(到账263.8万元),将科研与技术服务成果反哺教学,确保培养的现场工程师既懂技术实操,又能对接行业前沿需求,真正成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站在2025年新起点,数字技术产业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聚焦5G-A、F5G、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联合更多龙头企业构建“产业学院联盟”,为培养“精技术、善创新、懂管理”的新时代现场工程师而不懈奋斗,在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王珏敏 蔚志坚 王瑞 吕思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