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晚报

故弄玄虚为啥叫“卖关子”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13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们在听评书时,经常会听到说书人结尾时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种吊人胃口的把戏,民间俗称为“卖关子”。“关子”是什么东西?为啥能“卖”呢?
  “卖关子”一词最早和行贿有关。唐朝有个皇亲国戚叫李逢吉,仗着权势卖官鬻爵,手下养了八个心腹,号称“八关十六子”。想求他办事,得先拿钱“买通关子”——明码标价,给够银子才能过关。老百姓恨得牙痒,私下骂他们“卖关子”,讽刺这帮人把权力当商品。
  到了南宋,“关子”摇身一变成了官方汇票。商人交现钱换一张关子,再去临安兑盐茶货品,类似今天的提货单。这种“延迟兑现”的特性,恰似说书人讲到高潮突然刹车——你想知道结局?且等明日!南宋大诗人陆游还记载过更离谱的:皇亲国戚拿空白关子填名字倒卖,活脱脱一场“悬念生意”。
  元代杂剧兴起后,“关子”被艺人玩出了新花样。《拜月亭》剧本里直接标注“做说关子了”,指演员故意在紧要处停顿;苏州评弹更绝,把悬念叫“虚关子”“赶关子”,非关键情节快进,专等“卖关子”时赚足喝彩。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演义》每回结尾那句“且听下回分解”。关子一卖,听众连夜蹲茶馆等更新,和现在追剧大体相关。

□钱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