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晚报

黄泥山上的正步青春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15版:子夜       上一篇    下一篇

  1993年8月下旬,暑气还没褪尽,黄泥山南坡的十七中初中部塞进了我们这群浑身是劲儿的乡下少年。蝉在树梢叫得聒噪,我们揣着没散尽的野劲儿把操场的草踩得蔫头耷脑,军训开始了。
  军训头几天,最熬人的是踢正步。带我们的教练姓张,袖口总挽到小臂,露出一道浅褐色的疤,听说是当兵时留的。他嗓门不亮,却像浸了沙的风,砸在人耳朵里发沉:“腿抬平!脚尖绷直!”
  队列里的王同学,前一晚忘了按老师要求找球鞋,翻出哥哥穿旧的蓝布鞋,还大了半码。那天张教练口令刚落,我们齐刷刷踢右腿,就听“啪嗒”一声——王同学的布鞋飞了出去,鞋帮擦着地面带起缕尘土,不偏不倚落在张教练脚边。操场静了一瞬,接着是憋不住的笑像撒了把碎豆子。王同学单脚站着,浅灰色的袜子脚后跟还破了个洞,脚趾蜷着脸憋得通红,手死死攥着裤缝微微颤动。
  张教练没说话,弯腰拾鞋时我看见他指节上的老茧蹭过鞋帮。他走到王同学跟前,把鞋递过去:“明儿记着穿球鞋,这布鞋不跟脚,练不出劲。”王同学点头时,我瞥见他眼尾亮了亮,没掉泪。后来午休,别人都在树荫下乘凉,他蹲在操场角落,一遍遍踢腿,蓝布鞋在地上磨出浅浅的印子,汗顺着下巴滴在鞋尖上。
  没过几天,午后下了场急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操场被晒裂的土缝里积了水,像大地睁开的小眼睛,云缝漏下的光落在水里,晃得人眼晕。我们刚站定,张教练的口令就追了上来:“齐步走!”
  水洼里的泥溅在鞋上,凉丝丝的。队伍里的小武辫子上还挂着水珠,一脚踩进个稍大的坑,泥水漫过鞋尖,她轻轻“呀”了一声。张教练的目光扫过来,没说话,只是抬了抬下巴。小武赶紧抿嘴把腰挺得更直,裤脚的泥顺着裤管往下滴,在地上晕开小圈。
  后来没人躲水洼了。男生故意把水溅到同伴裤腿上,女生笑着跳开,鞋踩在水里的“噗叽”声混着张教练沙哑的口令平添了一股野劲。鞋吸了水变沉,裹着脚踝发闷,可没人喊累——少年人的意气像被这泥水浇过,反倒更旺了。
  会操那天,太阳毒得很,操场的土被晒得发烫,踩上去鞋底都软乎乎的。六个班列队站着,张教练站在我们班后面,手背在身后,腰杆挺得笔直。
  轮到我们上场,一开始步子还齐,直到转向——排头的小沈不知怎的脚底下绊了一下,竟转反了方向,面对面撞进后面的队伍里。“哗啦”一声,队形像被捅破的纸,乱了。小沈僵在原地,汗顺着额角往下流,眼神慌得没处放。
  张教练皱了皱眉,却没出声。我们都攥着心,怕他吼出来。就在这时,小沈深吸一口气,突然喊了声:“立正!向右转!”声音有点颤,却清亮。我们愣了一下,赶紧跟着动,没一会儿队形竟又整好了。
  会操结束后,小沈蹲在操场边揪草叶,头埋得低低的。张教练走过去,没提刚才的事,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慌什么?错了能掰回来就是好样的。”小沈抬头时,我看见他眼里的光又亮了。
  三十年光阴流转,那年夏天的暑气依然灼人。黄泥山的红土或许早已抚平我们的足迹,但那个夏天赐予我们的勇气与坚韧,却如蝉鸣般穿透时光至今仍在生命里声声回响。那是我们最初学着站直的模样,也是永远不该丢失的少年的倔强。

□徐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