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军行》:写作的真是感官的真
日期:09-23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是一首写战场的诗,今天我们不谈诗歌的意义,专门来聊一下写作方法。
写作时,常常会面对一个问题,我写我眼睛看到的东西,叫描写;如果写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感觉就是虚构,只能编故事了。事实上,描写并不是简单的写自己看到的,如果那样,就是把写作当成了摄像头,将现场拍下来即可。
写作是一种创作,既然是创作,你就是上帝,是造物主。你创造了一个完全只属于你的世界,你带着其他人进入这个世界,你是主宰这一切的。那些看不到的东西,也可以描写。
李白的这首《军行》,写的是一个战场上的将军,第一句是大部分人都能看到的“骝马新跨白玉鞍”,黑色的马、白色的鞍,这当然不是真实的军人,这太帅了,但在战场上太显眼了,不利于隐蔽,这是想象中的将军,但这个画面一出,英姿飒爽,感觉是整个战场的焦点。
“战罢沙场月色寒”,这句已经是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了,仗打完了,月亮出来了,是种什么感觉呢?寒,既是温度的降低,也是一场大仗之后幸存者的庆幸和疲惫。满地的士兵尸首,分不清哪个是敌人哪个是战友,这是心寒,这只会在战罢,如果是战前或战中,是不会心寒的,只是热血、心狂。
“城头铁鼓声犹震”,这是诗人听到的,还是这个将军听到的,这是当下的现实,还是刚刚冲锋打仗前的意象停留在脑海,这是一个诗人留下的空白。有没有战鼓声并不重要,核心是“犹震”,无论是从幸存者来说还是观察的诗人来看,这都是心跳的声音,这个是看不到的,但描写出来,读者和自己在现场一样,真真切切看到了这个古战场刚刚发生的激烈一幕。
“匣里金刀血未干”,这是最普通又最不平凡的一句,既然是匣里金刀,怎能看到血?将军自己恐怕都看不到,诗人更看不到。但诗人这个时候化身成为空气中无影无踪的神,他知道了刚刚收起的刀还有敌人的鲜血,还附着着生命的气息。如果战鼓是将军的心跳,金刀就是将军的眼睛,那一抹血色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久久未干。
写作的真并不是真实的真,是感官的真,作者能传递出来,对方能接收到,就是写作的真。
十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