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晚报

风箱里的温度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14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风箱,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鼓风器具。在远古时期,燧人氏教会了人们钻木取火的技术,火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人们渐渐地学会了冶炼青铜,制作金属工具。为了提高炉火的温度,人们用扇子或者竹筒来吹火助燃,后来又开始使用橐(皮囊)鼓风。在山东省滕州市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刻中,就有冶炼钢铁时使用橐来鼓风的画面。橐有三个木环,两块圆板,外敷皮革,拉开皮橐,空气通过进气阀进入橐内;压缩皮橐,橐内的空气就通过排气阀和输风管,排入冶炼炉。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更加完善和成熟的吹风器具——风箱,被称作“双作用活塞式风箱”,和今天风箱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基本相似。在北宋的《武经总要》一书和甘肃安西榆林窟西夏壁画中都有关于风箱的记载和画像。据史料记载,宋朝时期,冶炼、冶金、铁匠等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每个冶炼炉都配有不同规格的风箱,既有可以一个人操作的小型风箱,也有需要多人协作的大型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冶炼行业的生产效率。
  一般来说,风箱主要用的是梧桐和槐树两种材质,其外形看起来就是一个大大的木箱子,有些地方也叫它“风匣子”,里面由拉杆、毛头、暗道、箱舌和出风口等几部分组成。拉杆就是用槐木做成的两根木棒,通过箱子前面的两个小孔伸进去,就像我们今天行李箱的拉杆。在拉杆的末端有一个大大的木板,四边打出小孔,扎上鸡毛、鸭毛,称为“毛头”,这些羽毛质地柔软,起到密封和鼓风的作用。风箱的前后各有一个进风口,有两张扑克牌大小,里面吊着一个木板做的风舌,可以自由活动,当拉杆向里推的时候,前面的木舌向里面张开,吸入空气,后面的木舌紧闭,防止空气外泄,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反复地推拉,就可以进入大量的空气。中国有句歇后语叫“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风箱的右下边还有一条狭长的暗格,相当于输气的管子,连接外面的出风口,通过它就可以把风吹进灶膛里。
  风箱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是十分复杂,它包含着力学原理和木工工艺,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科技和艺术的活化石。古时,风箱不仅广泛地使用于冶炼、铁匠等工业方面,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前人们主要用柴草、木柴或者煤渣做燃料,用土坯或砖头砌成个大大的灶台,留下一个小小的炉口,上面放上两把柴草,加上木块或者煤渣,点上火苗,用风箱拉上两下,就会呼呼地燃烧起来。风箱、土灶烧出的饭菜,火力强劲,锅气十足,夹杂着柴草的香味,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之美。

□王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