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我家请来一位石匠,打算修建新家。修家先要开石窝,打石头,备足石料后,才可以正式砌墙。
我家开出的石窝是硬度很高的青石。父亲说青石修建的窑洞虽然成本高,但是“吃年代”,意思就是不容易损坏,可以居住好几代人。
请来的石匠汗流浃背地在石窝打了近一个月石头,也没有打出多少石料,多次和父亲商量建议改用砖头砌墙。修家之事,百年大计,岂可儿戏,父亲坚决不同意。
这时候,我家斜对面石家的牛小也准备修家。他选择的石窝在我家石窝的旁边,雇用的来自河北曲阳县的石匠,个头矮小,瘦不拉叽的,有一个还戴着近视眼镜,好像是纸糊的人形风筝,一股风就能把人吹到天上去。再看看我家雇用的石匠,一个个高似铁塔、壮如铁牛、声若洪钟,仿佛一个手指就可以把石家的石匠摁到地里去。
石家的石匠一露面,我家的石匠就笑了,递上去一支黑棒烟,道:“兄弟,开石头这碗饭是比别的营生能多挣几个钱,但这碗饭是好吃难消化啊!我看你们这身子骨,估计连大锤也举不起来,趁现在还没有开始干,赶紧辞掉这个营生吧!”
“谢谢老哥提醒,我们试试吧。”
结果,石家的石匠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就让我家的石匠傻眼了。
开大块的石头时,我家的石匠高举着脑袋大的铁锤,配以小铁錾子和凿子,“嘿哟,嘿哟”喊着号子,浑身的汗水亮晶晶的,半天也只能开出十几块形状各异的石料。再看人家石家的石匠,手里拿着拳头大的小型铁锤,也是配以小铁錾子和凿子,但奇怪的是人家的锤子、凿子、錾子,无论落到石头的什么部位,都好像是点中了石头的穴位,石头哗啦一声就成了一尺见方的石料。
我家的石匠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又笨又重又硬的石头,在人家面前咋就像个邂逅了时尚美女的色男,一下子就连骨头都酥了呢?简言之,人家开石料的模式省力气、速度快、质量高,而且由于石料块头小,重量轻,还便于运输;由于石料四面平展,更便于后期的施工——砌墙的时候省力气、省工、速度快。
我家的石匠一看遇到了高人,脸上高傲的神色风卷残云,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羞愧与仰慕。工头赶紧派人去市场上购买了猪头肉、白酒拿到工地,请人家喝酒,求人家的技术。
石家的石匠也不客气,和我家的石匠吃菜喝酒,然后面对面授传技术、手把手教授诀窍。原来,这傻大黑粗的青石是有软肋的,开石头前,要先研究石头的脉络,然后根据不同的脉络,选择使用什么工具,再对症下药地下锤子、凿子和錾子,这样才能像庖丁解牛一样,轻轻松松把大块的石头破解成石料。
我家的石匠其实也知道开石头要研究石头的脉络,但是没有人家来自曲阳县的石匠,研究得这么细致。得到开石头的“真经”,再加上自己身大力大的优势,我家的石匠如虎添翼,开采出的石料质量提升,开采石料的速度也立刻由“绿皮车”换成了“动车”,突飞猛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干什么工作,先动脑子再动手,先学技术再开工,确实大有益也。
石家请来的石匠,给我家的石匠传授了开石头的技艺。他们可能没有想到,站在他们旁边的一位十六七岁的“小监工”,也就是我,却从中悟出了一个可以使用一生的重要的东西。
□陋岩